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我国碳交易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10:44
【摘要】: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温室气体减排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制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利益集团的重视。廉价能源时代的结束让世界进入了低碳经济的时代。低碳经济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得失和国际地位的更迭。治理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是各国进行经济博弈的新领域。 治理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碳的价格信号和市场,通过构建合适的机制,使其形成的碳价格能够反映企业、个人等行为主体应该承担的外部成本,以及减少碳排放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进而引导企业和个人等行为主体转向低碳的生产和生活。而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要争取获得碳的定价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碳交易机制是以“限量-交易”管理模式为基础,运用经济手段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方法之一。自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来,国内对建立碳交易机制的需求十分迫切。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碳定价权,掌握在低碳经济中进行资源配置的主动权。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保持长期的经济活力。因而构建碳交易机制要兼顾市场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这就要求由碳交易机制形成的碳价格必须是有效的,能够真实反映碳排放权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且制定相关政策时注意对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保护。本文正是基于构建碳交易机制对市场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影响的考虑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全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交代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并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阐述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最后交代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了影响碳交易价格(反映碳交易市场效率)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其中,第二章从理论角度出发阐述碳交易机制的涵义及我国碳交易机制发展现状,在对中国低碳经济的主要模式的分析中,认为碳配额型交易模式将代替项目型交易模式,基于中国低碳经济模式发展趋势的这一判断,本文对配额型交易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与碳税制度作比较,分析了这两种制度安排的市场效率,最后从理论上得出碳交易机制效率较之于碳税更易于实现的结论。第三章从实践角度首先介绍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市场结构、特别是市场势力会降低碳交易机制的市场效率,影响碳交易价格的有效性并导致市场规模缩小,而初始分配机制是影响碳交易市场效率的关键,我国现行的对碳排放权进行无偿分配的方式会降低碳交易市场效率,影响碳交易价格的有效性。第四章分析了碳交易价格对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从行业类型、行业地位、产业链位置这三个维度和层次步步深入,获得三个基本结论:(1)能源工业行业是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碳交易价格较为敏感,碳价格直接影响着能源工业行业的运营成本;对于新能源行业、以及对能源的完全消耗系数较低的行业,碳价格基本不会构成其成本,或者相反还会有利于其发展;(2)碳价格对行业地位不同的企业的影响有差异。对行业领导者而言,市场势力、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等优势能够减少碳价格导致的成本,但是这些企业所特有的一些问题也会弱化这种效果;行业跟随者是碳交易价格的接受者,碳价格将成为这些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3)碳价格升高导致的利润水平的降低较难从产业链的上游行业向产业链的中下游行业传导,碳价格对能源工业产业链上游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大于对中下游企业的影响。对于产业链上游行业领导者而言,碳交易价格对其竞争力影响方向不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行动。产业链上游行业跟随者来说,由于企业位于产业链上游,碳交易价格将会构成企业的重要成本,而企业是碳交易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因此碳交易价格将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五章在前面三章对碳交易机制与市场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有关建议。首先是对国际碳市场的简要概括和分析,得出我国进行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和思路,认为在建立碳交易市场时须要解决三个问题:(1)激发企业参与该交易市场的动力,形成碳交易市场需求;(2)建立碳交易市场运行的统一平台,制定交易标的相关标准;(3)碳交易风险控制以及配套系统支持的构建。第二节开始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开发市场需求可以综合运用立法手段和经济手段,逐渐形成强制性减排市场,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并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阶段进行简要的判断和划分。然后从制定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制定交易标的标准、建设统一的交易平台、建立碳交易核查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构建碳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议。最后从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碳金融、推动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角度入手构建碳交易机制的配套支持系统。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是:(1)本文在对国内碳交易状况的研究基础上,将碳配额制下碳交易市场结构对碳交易价格形成的影响机制以及碳交易价格对不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2)在对碳交易价格影响机制的研究中,首次结合市场结构、市场势力、产业类型、能源消耗、产业链等因素进行分析,深入到对碳配额研究的操作层面,为碳交易价格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国内对碳交易机制各方面的研究都正在进行中,一方面应总结和借鉴国外碳交易机制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我国实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情况,探索出适宜我国国情并与能与国际接轨的低碳之路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196;F205;F224
【图文】:

碳排放,外部效应,市场效率


本文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正是基于碳配额交易制度的。圣2.3碳交易市场效率理论评价市场效率是指市场实现的社会总收益占最大社会收益的比例。在图2中,设碳排放权的需求函数为P二D(Q),私人成本供给函数为P二Cp(Q),社会成本供给函数为P=CS(Q)。若实际社会总收益为兀,则市场效率为:几=二/R=:/了。Qo[D(Q)一CS(Q)」dQ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类似,都是治理外部效应的机制。Plott(1983)曾运用经济实验方法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认为在市场竞争充分的前提下,排污权交易是纠正污染物外部效应的可行机制,优于征税的方式.〔‘5〕。本节对碳交易市场效率的评价有一个假定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2002一2009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行业,低碳,新能源,能源工业


主要将由此类行业承担,所以此类企业对碳交易制度形成的价格信号会非常敏感,而此传统能源工业行业也将在碳交易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一大类的行业不仅是碳交易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碳交易价格的敏感群体,也是实现减排目标的主力军。当然这并不意着第一大类的行业面临的全是不利条件。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积极参与碳交易制、广泛开展合作将会是其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第二类企业无疑是低碳经济的受益者。相对于传统能源工业行业,新能源行业对资源赋的依赖程度较小,尤其是新能源制造业,更多地受到政策扶持与相关人才优惠政策等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减税、减费等财政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优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的发展水平。低碳经济的浪潮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机遇,来在传统能源工业行业领域的资金将部分转移到新能源行业中来,低碳经济中制定的相能源发展政策也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第二大类行业来说,扩大新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至关重要。对于第三大类行业来说,虽然此类行业能源消耗系数程度较弱或者没有直接关联,但出于社会责任、企业形象等多方面的考虑,大多会做出自愿减排承诺。然而由于其减排诺是自愿性质的,此类行业对碳交易价格不甚敏感;而且与第一大类行业相比,此类行在碳交易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少,一般是碳交易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但其对低碳经济展的作用却不可小觑,这类行业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代表着低碳观念在国内的渗透和受程度,是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山;;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问题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2803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803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