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资本的时空界限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10 13:01

  本文关键词:资本的时空界限及其历史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资本的本质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把资本理解为单纯的物,把它的自行增殖理解为物的自然属性。这不仅消解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导致西方经济学内部对资本定义的莫衷一是。马克思运用总体性的分析方法,从“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个资本形成的历史条件中,看到了资本所包含的世界史。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通过人们的生产活动形成的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的权力。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实现价值积累的运动方式是市场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最终形成。以雇佣劳动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原则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支配一切的权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出社会关系的全部文明:它把社会物质文明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能够容纳超过以往一切社会阶段的生产力总和的生产力;并且培养了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成为人自由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 资本本身就是资本文明面的最大限制。资本不断减少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打开世界市场,展现出资本的文明面。但是,决不能因为资本把每一个阻碍其增殖的外在界限都当作限制,因而在观念上超越它,就得出结论说,资本已经在实际上克服它自己的界限了。资本发展了生产力又限制了生产力,占有了自然又破坏了自然,培养了人的全面属性,又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资本越是发展,就越是成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五种生产的和谐发展的障碍,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从时间上看,资本一方面竭力把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又使劳动时间成为财富的唯一尺度。这个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激化了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对抗和冲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度调整全面干预经济,以防止生产过剩的方法不能根除经济危机。国家从社会“守夜人”的角色转变为“总资本家”,背离了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即提供公共生活的职能。这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逐渐降低,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合法性”危机。劳动和资本的对抗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整个社会公开化了。从空间上看,资本在全世界开辟积累的空间,造成了地理区域的不平衡和全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资本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空间、心理空间、全球空间的剥夺性积累延续了自己的寿命,也生产出自我毁灭的条件。资本积累的权力渗透入全世界各个角落和人的身体及意识中,也将局部或个人对资本权力的不满扩散到全部人群,并遭致他们的抵抗。 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驾驭资本的基本原则。资本既是现代社会兴起的根源,也是现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它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破坏着社会和世界的和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承认资本、发展资本,运用资本来改变落后的自然经济,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引导资本、驾驭资本,防范资本运作带来的市场失灵和缺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以资本增殖为最高原则,而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的。这就要求国家在市场经济领域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资本增殖的作用,以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转,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在非市场经济的领域树立国家的权威,创造有效的社会条件和制度保证,缩小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倡导“和谐世界”的原则和价值观,一方面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途径,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
【关键词】:资本 社会制度 时间界限 空间界限 市场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14.3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22
  • 一 问题的缘起10-13
  • 二 研究现状13-18
  • 三 论文框架18-20
  • 注释20-22
  • 第一章 资本的本质22-47
  • 第一节 资本本质概念的三种理解22-31
  • 一 资本是用于经济生产的要素22-25
  • 二 资本是普遍永恒的历史终结25-28
  • 三 资本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28-31
  • 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理解31-38
  • 一 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31-33
  • 二 资本是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33-35
  • 三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35-38
  • 第三节 马克思研究资本概念的总体性方法38-45
  • 一 资本生产总体的内部联系38-40
  • 二 资本主义社会是有机的总体40-42
  • 三 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能动前提42-45
  • 注释45-47
  • 第二章 资本自身的界限47-67
  • 第一节 资本的文明面47-53
  • 一 资本的生产性客观上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47-49
  • 二 资本的普遍性创造出文明的社会交往体系49-51
  • 三 资本的竞争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1-53
  • 第二节 资本积累中的无限性和有限性53-60
  • 一 资本的限制和界限的概念54-55
  • 二 资本自身的时间界限55-57
  • 三 资本自身的空间界限57-60
  • 第三节 资本无限扩张的代价60-65
  • 一 资本积累的需要与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相矛盾60-63
  • 二 资本生产目的的单一性与社会生产全面性相矛盾63-65
  • 注释65-67
  • 第三章 资本时间界限的激活67-91
  •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67-74
  • 一 比例失调和资本主义危机67-69
  • 二 消费不足和资本主义危机69-72
  • 三 利润率下降趋势和资本主义危机72-74
  • 第二节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两重含义74-79
  • 一 利润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社会化74-77
  • 二 利润关系是劳动与资本的对抗结构77-79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转变为政治危机79-88
  • 一 资本积累过程中制度系统的作用79-82
  • 二 资本积累过程中国家角色的变迁82-85
  • 三 资本主义结构性危机的扩大85-88
  • 注释88-91
  • 第四章 资本空间界限的激活91-115
  • 第一节 资本主义空间的特征91-97
  • 一 空间的社会性生产91-93
  • 二 空间的统治权力93-95
  • 三 空间的全球性扩张95-97
  • 第二节 资本全球化的实质97-104
  • 一 “时间——空间修复”缓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98-100
  • 二 “时间——空间修复”的核心是“剥夺性积累”100-102
  • 三 “剥夺性积累”中资本与领土的双重逻辑102-104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空间发展不平衡的危机104-112
  • 一 生活空间的不平衡及对抗105-106
  • 二 心理空间的剥夺及生命权力106-109
  • 三 全球化资本与民族国家的对抗109-112
  • 注释112-115
  •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驾驭资本的路径115-142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115-121
  • 一 市场经济是社会演化的历史阶段115-118
  • 二 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118-120
  •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现状需要市场经济120-121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冲突121-130
  • 一 形式的平等与实际的不平等相对立122-124
  • 二 经济人的发展与现实人的发展相对立124-126
  • 三 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对立126-130
  • 第三节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市场经济的原则130-139
  •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130-133
  • 二 确保市场经济的原则有序运行133-135
  • 三 确保非市场经济领域的公平135-137
  • 四 促进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137-139
  • 注释139-142
  • 结语142-145
  • 注释144-145
  • 参考文献145-153
  • 致谢153-1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4-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丰子义;;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康瑞华;资本全球化的否定之辩证法[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04期

3 汪民安;;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1期

4 丰子义;;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发展新变化[J];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08期

5 胡大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间敏感性[J];河北学刊;2006年02期

6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从马克思到哈维[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7 鲁品越;;金融风暴与马克思学说的当代生命力[J];晋阳学刊;2009年02期

8 孙承叔;;一个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制度模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4期

9 孙承叔;;关于社会分析框架的哲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5期

10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王则译;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资本的时空界限及其历史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96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6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