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中的碳流动及产品碳足迹研究
本文关键词:出口贸易中的碳流动及产品碳足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气候变化正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减排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国际贸易使得碳排放发生了跨境转移,造成了对碳排放难以准确测量并实现有效的责任划分,为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引起了分歧并造成了障碍。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为其他国家承担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代价。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全球必须面临的课题,需要国际合作实现合理的减排责任划分。在国际合作减排工作中首先需要对排放的来源及商品的流动进行明确,以合理地划分减排责任,实现有效的国际合作。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对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值流动分析,以中国为研究对象,从出口国和进口国的角度分别对出口产品隐含碳的流动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核算了中国过去十年的进出口隐含碳在各行业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并对一定时期内出口隐含碳的流量和流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中国出口隐含碳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化学工业等七个传统行业,而通信设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等五个行业的出口增长明显。1995年-2009年间,中国出口隐含碳约90%流入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日本和德国稳居15年的前三位。其中美国大约获得60%,日本大约获得14,德国约为7%。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隐含碳主要流入俄罗斯、印度和墨西哥。印度获得的隐含碳增长明显。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高排放行业产品进行分析,以水泥行业对包装的需求为例,对水泥包装的温室效应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并对主要排放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简单工业产品包装的角度为中国减排工作的具体展开提供了建议。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水泥包装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680-1030万吨,水泥包装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电力消耗引起的燃煤发电排放和煤炭开采过程的排放。增加回收材料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约13.63%-20.12%,2014年即可实现包装减排597万吨。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首先介绍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所面对的减排压力。针对国际减排责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第二部分对中国出口隐含碳在行业间的分布和各行业出口隐含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1995~2009年中国出口隐含碳的流向和流量进行分析,从消费端明确了中国为其它国家承担的碳排放数量。第四部分对中国水泥包装碳足迹进行了分析,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式对各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计算。最后,对出口隐含碳的减排和水泥行业包装减排路径提出政策建议并作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投入产出法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贸易隐含碳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752.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3.1 生命周期评价评述14-15
- 1.3.2 碳足迹的核算体系15
- 1.4 主要研究内容15-18
- 第二章 2002-2010年间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核算及变化趋势研究18-29
- 2.1 引言18
- 2.2 研究方法18-20
- 2.2.1 模型构建18-19
- 2.2.2 国内各部门CO2排放量以及碳强度的计算19-20
- 2.2.3 进口碳强度的计算20
-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20-21
- 2.3.1 数据来源20
- 2.3.2 数据处理20-21
- 2.4 结果与分析21-27
- 2.4.1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总量及变化分析22-24
- 2.4.2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部门排放情况24-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第三章 1995-2009年间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向及流量分析29-47
- 3.1 引言29
- 3.2 方法与数据29-31
- 3.2.1 模型构建29-31
- 3.2.2 数据来源及处理31
- 3.3 结果分析31-45
- 3.3.1 传统高排放行业的出口隐含碳流向33-39
- 3.3.2 新型行业的出口隐含碳流向39-45
- 3.4 本章小结45-47
- 第四章 产品碳足迹核算及减排路径选择:以中国水泥包装为例47-65
- 4.1 引言47-48
- 4.2 研究方法48-51
- 4.2.1 系统边界确定48-50
- 4.2.2 碳足迹核算方法50
- 4.2.3 数据来源及处理50-51
- 4.3 清单分析51-55
- 4.3.1 物料消耗52-53
- 4.3.2 包装生产53-54
- 4.3.3 灌装及分销54-55
- 4.3.4 包装的废弃处理55
- 4.4 水泥包装碳足迹影响评价55-58
- 4.4.1 纸袋包装碳足迹56
- 4.4.2 复膜塑编袋包装碳足迹56-57
- 4.4.3 纸塑复合袋包装碳足迹57-58
- 4.5 中国水泥包装的碳足迹及减排路径分析58-63
- 4.5.1 中国水泥包装碳足迹分析58-61
- 4.5.2 中国水泥包装减排路径分析61-63
- 4.6 本章小结63-65
-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65-69
- 5.1 主要结论65-67
- 5.2 政策建议67
- 5.3 研究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3
- 附录A73-74
- 插图和附表清单74-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淑艳;谢高地;;中国产业部门碳足迹流追踪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11期
2 ;消除碳足迹 企业在行动[J];绿化与生活;2011年02期
3 胡炜;;减少碳足迹,你我须努力[J];创新科技;2012年05期
4 芮加利;王子彦;;减少碳足迹的政府作为[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年03期
5 吴明;;追寻“碳足迹”[J];大众标准化;2009年10期
6 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7 罗运阔;周亮梅;朱美英;;碳足迹解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秦却;;“碳足迹”行动[J];新经济导刊;2010年04期
9 王奉安;;碳足迹——环保新坐标[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07期
10 祁悦;谢高地;盖力强;张彩霞;李士美;;基于表观消费量法的中国碳足迹估算[J];资源科学;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展展;;各国碳足迹评估工作概览及其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王立国;廖为明;黄敏;邓荣根;;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董雪;柯水发;;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曹磊;刘尊文;岳文淙;;中国产品碳足迹评价制度设计初探[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5 郑凯;陈学渊;韦文珊;吴永常;;农村社区碳足迹的内涵与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梁淳淳;宋燕唐;云鹭;;产品碳足迹标准化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碳足迹与碳标签[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9 赵先贵;肖玲;郝高建;高利峰;戴兵;;陕西省铜川市碳足迹动态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10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琨;“碳足迹”计算该信谁[N];文汇报;2009年
2 记者 高天宇;专家:碳足迹标准不权威[N];国际商报;2010年
3 记者 张丽娜;油墨企业降低能耗减控碳足迹[N];消费日报;2010年
4 郑平;大学生用行为艺术宣传“碳足迹”[N];科技日报;2008年
5 资深媒体人士 林益楷;让“碳足迹”更加透明化[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特约编译 王晋;新西兰葡萄酒企业率先标明碳足迹[N];华夏酒报;2010年
7 青石;碳足迹标准将制约石材出口[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杨威;新民科技成为 吴江首批“碳足迹”认证企业[N];中国纺织报;2011年
9 记者 罗晖;中粮两产品获碳足迹盘查第三方国际认证[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苏南;碳足迹盘查仍处初级阶段[N];中国能源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中岳;从单元操作角度研究不同冻结和冻藏方式对猪肉碳足迹和质量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林涛;天津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冯超;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程永宏;碳排放政策下供应链定价与产品碳足迹决策及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田慎重;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景洁;河南省旅游碳足迹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江永楷;中国各地区及工业行业水-碳足迹核算及情景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徐延菊;基于碳足迹视角的安徽省种植业低碳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宋萍;青岛市碳足迹演进及减排潜力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彬;出口贸易中的碳流动及产品碳足迹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纪芙蓉;陕西省能源利用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丁小宸;日本碳足迹认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赵婷;甘肃省农业碳足迹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徐宝峰;文胸产品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与碳标签评测方法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
10 孙庆智;纺织品工业碳足迹研究与示范[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出口贸易中的碳流动及产品碳足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0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