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23:31
本文以GTAP数据库为基础构建MRIO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视角下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并进一步测算贸易模式效应对中国碳排放净转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42011年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始终是"污染避难所"效应主导的污染密集型出口的贸易模式,并且导致中国贸易内涵碳排放净转入;而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模式不具有稳定性,并且不会显著地增加中国贸易内涵碳排放净转入;研究期间,贸易模式效应对中国贸易碳排放净转入的影响逐渐削弱,但基本呈现促进其增加的作用,其中,中间品贸易的贸易模式效应对其碳排放净转移效应的影响程度最大,整体贸易次之,最终品贸易的影响程度最小。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模型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 模型方法
1. 中国双边贸易内涵碳排放测算
2. 碳排放视角的双边贸易模式及其影响效应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的区域转移效应
(二) 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转移的贸易模式识别
(三) 碳排放视角下中国双边贸易模式的影响效应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回归分析[J]. 惠炜,赵国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2)
[2]全球生产网络中国际贸易的碳排放区域转移效应研究[J]. 彭水军,余丽丽. 经济科学. 2016(05)
[3]国际贸易碳转移的全球图景和时间演变[J]. 吴开尧,杨廷干. 统计研究. 2016(02)
[4]碳排放视角下的区域间贸易模式:污染避难所与要素禀赋[J]. 张友国.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8)
[5]中国工业的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基于2002—2012年工业总体与特定产业的测度与验证[J]. 彭可茂,席利卿,雷玉桃.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0)
[6]贸易开放、要素禀赋与环境质量:基于我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 傅京燕,周浩. 国际贸易问题. 2010(08)
[7]我国对外贸易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J]. 傅京燕. 财贸经济. 2008(05)
本文编号:3122358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模型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 模型方法
1. 中国双边贸易内涵碳排放测算
2. 碳排放视角的双边贸易模式及其影响效应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的区域转移效应
(二) 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转移的贸易模式识别
(三) 碳排放视角下中国双边贸易模式的影响效应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回归分析[J]. 惠炜,赵国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2)
[2]全球生产网络中国际贸易的碳排放区域转移效应研究[J]. 彭水军,余丽丽. 经济科学. 2016(05)
[3]国际贸易碳转移的全球图景和时间演变[J]. 吴开尧,杨廷干. 统计研究. 2016(02)
[4]碳排放视角下的区域间贸易模式:污染避难所与要素禀赋[J]. 张友国.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8)
[5]中国工业的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基于2002—2012年工业总体与特定产业的测度与验证[J]. 彭可茂,席利卿,雷玉桃.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0)
[6]贸易开放、要素禀赋与环境质量:基于我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 傅京燕,周浩. 国际贸易问题. 2010(08)
[7]我国对外贸易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J]. 傅京燕. 财贸经济. 2008(05)
本文编号:312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12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