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21:40
西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没有摆脱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思想。从其理论本质来讲,仍然是以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利益需求为出发点,以自由贸易的形式掩盖了贸易利益分配的差别,遮盖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不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与不均等的贸易利益分配的实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转形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经济发展提供了最为根本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的演化、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演进、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国际间产业的转移、全球产业结构的演进、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逻辑等理论,都能很好地说明我国形成当前困境的成因,并能给出解决的路径。因此,研究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转形理论,重塑马克思经济学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过程为主线,在系统梳理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的基础上,以此为标准,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辨析和评论,丰富了这一主题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下:第1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动机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评价
1.2.1 古典经济学对国际价值理论的研究及其被庸俗化过程
1.2.2 学术界围绕国际价值及其转形理论的争论
1.2.3 国际价值及其转化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1.2.4 国际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
1.3 研究的方法与基本内容
1.3.1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观点
1.4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理论的思想渊源
2.1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及其在世界市场的拓展
2.1.1 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
2.1.2 亚当·斯密的价值与分工理论在世界市场的应用
2.2 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及其在世界市场的应用
2.2.1 大卫·李嘉图价值理论的两个矛盾
2.2.2 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学说及其贸易利益分配
2.3 约翰·穆勒的国际交换比例思想
第3章 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理论内容与体系
3.1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3.1.1 马克思“双重价值转形”的逻辑过程
3.1.2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3.2 作为国际价值形成逻辑起点的世界市场
3.2.1 “世界市场”的逻辑地位
3.2.2 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
3.3 国际价值及其向国际生产价格的转化
3.3.1 世界市场与国际价值的关系
3.3.2 国际价值的形成及其转化过程
3.4 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发挥作用的形式
第4章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理论的质疑与辨析
4.1 西方学者对价值转形历史过程的质疑与辨析
4.1.1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价值转形历史过程的考问与质疑
4.1.2 对价值转形历史过程责难的辨析
4.2 西方学者对价值转形逻辑过程的责难与辨析
4.2.1 萨缪尔森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分析
4.2.2 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
4.2.3 萨缪尔森对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的责难
4.2.4 对萨缪尔森批判的辨析
4.3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化理论的责难与辨析
4.3.1 西方学者对国际价值存在论的质疑与辨析
4.3.2 西方学者对国际价值转形的质疑与辨析
第5章 中国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形理论的拓展
5.1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前提的研究与拓展
5.1.1 对国际分工理论的拓展研究
5.1.2 对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
5.2 对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问题的研究
5.2.1 国内学者对国际价值理论研究的整体性概括
5.2.2 国内学者对国际价值前提的研究
5.2.3 对世界市场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及其结果分析
5.3 国内学者对国际价值转化问题的研究
5.3.1 对国际价值转化为国际市场价值的研究
5.3.2 对国际市场价值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的研究
第6章 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6.1 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思想的理论意义
6.1.1 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思想奠定了国际经济交往的理论原则
6.1.2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6.1.3 国际价值及其转化思想丰富了马克思国际经济交往思想
6.2 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思想的实践价值
6.2.1 有助于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国际经济交往的实质
6.2.2 有助于揭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本质
6.2.3 对我国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6.3 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视阈下的国际经济交往的摩擦本质与展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国际价值量的新变化及其成因探析[J]. 宋树理. 管理学刊. 2018(02)
[2]马克思的国际观及其当代价值[J]. 姜安.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
[3]基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的国际价值量决定机理研究[J]. 刘晓音,宋树理. 世界经济. 2017(10)
[4]中美贸易不对称状况研究及相关政策建议——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分析[J]. 唐在富,康玺. 财政科学. 2017(03)
[5]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综述[J]. 陈宇,张新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01)
[6]国别价值、国际价值和国际贸易[J]. 冯金华. 世界经济. 2016(10)
[7]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和利润平均化:一个经验研究[J]. 冯志轩. 世界经济. 2016(08)
[8]国际价值、技术进步与贸易利益[J]. 胡方. 当代经济研究. 2016(04)
[9]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若干范畴的再认识[J]. 张永辉. 前沿. 2016(03)
[10]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方法探析——兼论世界市场成为其理论体系逻辑归宿的原因[J]. 黄瑾. 东南学术. 2016(01)
本文编号:316622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动机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评价
1.2.1 古典经济学对国际价值理论的研究及其被庸俗化过程
1.2.2 学术界围绕国际价值及其转形理论的争论
1.2.3 国际价值及其转化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1.2.4 国际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
1.3 研究的方法与基本内容
1.3.1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观点
1.4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理论的思想渊源
2.1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及其在世界市场的拓展
2.1.1 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
2.1.2 亚当·斯密的价值与分工理论在世界市场的应用
2.2 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及其在世界市场的应用
2.2.1 大卫·李嘉图价值理论的两个矛盾
2.2.2 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学说及其贸易利益分配
2.3 约翰·穆勒的国际交换比例思想
第3章 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理论内容与体系
3.1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3.1.1 马克思“双重价值转形”的逻辑过程
3.1.2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3.2 作为国际价值形成逻辑起点的世界市场
3.2.1 “世界市场”的逻辑地位
3.2.2 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
3.3 国际价值及其向国际生产价格的转化
3.3.1 世界市场与国际价值的关系
3.3.2 国际价值的形成及其转化过程
3.4 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发挥作用的形式
第4章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理论的质疑与辨析
4.1 西方学者对价值转形历史过程的质疑与辨析
4.1.1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价值转形历史过程的考问与质疑
4.1.2 对价值转形历史过程责难的辨析
4.2 西方学者对价值转形逻辑过程的责难与辨析
4.2.1 萨缪尔森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分析
4.2.2 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
4.2.3 萨缪尔森对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的责难
4.2.4 对萨缪尔森批判的辨析
4.3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化理论的责难与辨析
4.3.1 西方学者对国际价值存在论的质疑与辨析
4.3.2 西方学者对国际价值转形的质疑与辨析
第5章 中国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形理论的拓展
5.1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前提的研究与拓展
5.1.1 对国际分工理论的拓展研究
5.1.2 对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
5.2 对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问题的研究
5.2.1 国内学者对国际价值理论研究的整体性概括
5.2.2 国内学者对国际价值前提的研究
5.2.3 对世界市场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及其结果分析
5.3 国内学者对国际价值转化问题的研究
5.3.1 对国际价值转化为国际市场价值的研究
5.3.2 对国际市场价值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的研究
第6章 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6.1 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思想的理论意义
6.1.1 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思想奠定了国际经济交往的理论原则
6.1.2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6.1.3 国际价值及其转化思想丰富了马克思国际经济交往思想
6.2 马克思国际价值及其转化思想的实践价值
6.2.1 有助于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国际经济交往的实质
6.2.2 有助于揭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本质
6.2.3 对我国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6.3 马克思国际价值转形视阈下的国际经济交往的摩擦本质与展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国际价值量的新变化及其成因探析[J]. 宋树理. 管理学刊. 2018(02)
[2]马克思的国际观及其当代价值[J]. 姜安.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
[3]基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的国际价值量决定机理研究[J]. 刘晓音,宋树理. 世界经济. 2017(10)
[4]中美贸易不对称状况研究及相关政策建议——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分析[J]. 唐在富,康玺. 财政科学. 2017(03)
[5]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综述[J]. 陈宇,张新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01)
[6]国别价值、国际价值和国际贸易[J]. 冯金华. 世界经济. 2016(10)
[7]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和利润平均化:一个经验研究[J]. 冯志轩. 世界经济. 2016(08)
[8]国际价值、技术进步与贸易利益[J]. 胡方. 当代经济研究. 2016(04)
[9]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若干范畴的再认识[J]. 张永辉. 前沿. 2016(03)
[10]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方法探析——兼论世界市场成为其理论体系逻辑归宿的原因[J]. 黄瑾. 东南学术. 2016(01)
本文编号:3166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16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