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关键词:列宁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业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更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开始了落后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列宁的工业化理论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就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理论,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详细的探析了列宁工业化理论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系统总结了列宁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与马克思工业化理论、资本主义工业化理论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列宁工业化理论的主要贡献:一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二是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三是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虽然列宁的工业化理论距今近百年,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宗旨没有变,因此,列宁在落后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思路,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仍然对我国进行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我国进行工业建设必须立足实际,将马克思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推进工业化,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和完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列宁 工业化 新经济政策 中国工业化建设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91.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9-10
- 0.1.1 选题目的9
- 0.1.2 选题意义9-10
- 0.2 研究现状10-12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0.3 本文研究方法12-13
- 0.4 本文创新之处13-14
- 1 列宁工业化理论产生的背景14-21
- 1.1 列宁工业化理论产生的国际背景14-16
- 1.1.1 工业革命方兴未艾14-15
- 1.1.2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5
- 1.1.3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兴起15-16
- 1.2 列宁工业化理论产生的国内背景16-18
- 1.2.1 工业化在俄国开启16-17
- 1.2.2 工业化建设的经济基础17-18
- 1.2.3 工业化建设的政治基础18
- 1.3 列宁工业化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18-21
- 1.3.1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认识19
- 1.3.2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工业化的认识19-21
- 2 列宁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1-29
- 2.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21-22
- 2.1.1 实现工业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21-22
- 2.1.2 实现工业是巩固政权的基础、民族独立的保证22
- 2.2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物质基础22-25
- 2.2.1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大工业23
- 2.2.2 工业化就是要实现电气化23-24
- 2.2.3 从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到优先发展重工业24-25
- 2.3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主要途径25-26
- 2.3.1 合理利用资本主义25
- 2.3.2 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发展自由贸易和商业25-26
- 2.4 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对农民、农业以及农村问题的探索26-29
- 2.4.1 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6-27
- 2.4.2 利用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27
- 2.4.3 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工作27-29
- 3 列宁工业化理论的主要贡献29-34
- 3.1 继承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29-31
- 3.1.1 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解决现实问题29-30
- 3.1.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30-31
- 3.2 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31-32
- 3.2.1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31
- 3.2.2 社会主义的积累方式31-32
- 3.3 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32-34
- 3.3.1 创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32-33
- 3.3.2 开创了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33-34
- 4 列宁工业化理论对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启示34-41
- 4.1 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34-35
-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4-35
- 4.1.2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35
- 4.2 工业化建设过程中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35-37
- 4.2.1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利益36
- 4.2.2 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要大力发展生产力36-37
- 4.3 工业化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37-38
- 4.3.1 保障农民的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37-38
- 4.3.2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38
- 4.4 加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保障38-41
- 4.4.1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38-39
- 4.4.2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9-40
- 4.4.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鄢英;;新经济政策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2 刘剑飞;;列宁新经济政策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周振华;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4 孙玉健;;落后国家现代化问题的当代反思[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许蓉;;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及其启示[J];理论探索;2008年03期
6 周天中;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姚雪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发展的践行典范——列宁新经济政策解读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朱文;;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顾玉兰;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俊依;马克思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靳晓光;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时代定位及现实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戴平辉;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D];南昌大学;2006年
4 王红岩;论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历史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列宁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3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