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理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1-09-07 15:30
  以相互作用理论为指导,系统解析了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是相互耦合的复杂网络系统,三者的互动研究应遵循互动影响因素分析、互动方式识别、互动机制揭示、互动强度与协调度测度、互动模式探讨和互动路径设计的分析框架,并采用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大数据分析、GIS空间分析、多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建模等方法进行研究。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18,38(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理论思考


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影响因素示意图

城市群,产业集群,开发区,互动机制


1期唐承丽等: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的理论思考律,以及由产业链、开发区链与城市链的融合机制、产业空间组织与城市(开发区)空间组织的联动机制、传导机制、叠加放大机制和政府推动机制等共同构成的耦合机制(图2)。对不同产业集群类型(资源型集群,外生型集群,创新型集群,嵌入式集群,衍生型集群等)、开发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对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冲突、竞争、合作、竞合等互动关系特征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集聚、扩散、溢出、协同、网络等效应分别阐述各类型互动关系的形成与作用机制,并研究各种互动关系的转化方向及趋势。1.3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强度及协调度评价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之间、三大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支撑程度、匹配程度、协同程度,是三者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反应。三者的耦合具有内生性、自组织性、网络性、柔性、阶段性等特点。基于城市间关联度、开发区间关联度以及产业集群间关联度在空间上的吻合度高低构建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互动强度指数并进行实证检验,以测度三者相互作用频率与作用程度的大小;基于产业集群、开发区与各城市以及城市群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政策以及地理空间的相关性,从功能整合度、结构链接度、地域关联度、空间紧凑度、动态相关度、创新协调度、环境响应敏感度等方面测度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协调度。其中,功能整合度主要基于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工来测度各个城市、各个开发区之间的功能协调性,地域关联度主要基于城市与开发区的空间区位关系来衡量其所承载的产业集群的地理邻近性,结构链接度体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开发区等级结构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之间的吻合度,动态?

城市群,产业集群,开发区,优化路径


地理科学38卷(CA)与多智能体模型进行模拟。设计如下两条优化路径:路径一遵循由城市群演化引导开发区演化再到产业集群演化的由大到小的尺度推进,路径二遵循由产业集群演化推动开发区演化再到城市群演化的由小到大的尺度推进(图3)。依据两条优化路径,可综合考虑社会网络链接、生产技术互动创新、支撑平台共享、制度文化互动等方面的需要,针对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三者互动过程中尚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基于“互动要素、互动方式及作用机制、互动强度、互动模式以及整合路径”5个方面对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强调在城市群尺度整合开发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强调应重点抓好城市群地区开发区群协同发展、城市群内部产业体系构建、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等;在开发区尺度,强调开发区是城市群的创新创业高地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群的重要生产功能区,应重点培育开发区的生产功能并注意促进产城融合,要妥善处理开发区与其它城市群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从产业集群角度思考,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开发区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促进开发区内产业集群的发展,可更好地发挥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从城市群尺度考虑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群体的培育,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从而提高产业发展的区域效益。2研究思路与方法2.1研究思路在已有关于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开发区与产业集群、城市群与开发区两两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以互动理论、协同理论、分工理论、耦合理论、竞争合作理论等为指导,将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三者视为相互耦合的复杂网络系统,在对三者互动影响因素、互动方式及作用机制分析的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比较分析[J]. 胡绪华,徐骏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2)
[2]区域产业园区群统筹整合规划方法探索[J]. 王兴平,赵立元,赵铁政,徐嘉勃,顾惠.  规划师. 2017(08)
[3]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与合作共建模式——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J]. 苏文松,方创琳.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6)
[4]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周正祥,张桢禛.  中国软科学. 2016(11)
[5]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耦合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 陈雁云,朱丽萌,习明明.  经济地理. 2016(10)
[6]“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的开发区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杨攀,王兴平,贺志华.  现代城市研究. 2016(06)
[7]简单堆积还是创新园地?——考察高新区的创新绩效[J]. 顾元媛,沈坤荣.  科研管理. 2015(09)
[8]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配角城市”的“发展困境”探讨——以唐山为例[J]. 陈宏胜,王兴平,陈浩,孙东琪.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7)
[9]中原城市群与产业群耦合发展研究[J]. 万宇艳.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03)
[10]“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 甄峰,王波.  地理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 郭凤城.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9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389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