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性及其在区域发展理论中的拓展
本文关键词:脆弱性及其在区域发展理论中的拓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统筹区域发展成为了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路径,区域发展步入了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问题在单个区域内难以彻底解决,区域不可持续性最终通过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与区域主体的可行能力不匹配体现出来。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很少将区域主体功能与区域主体行为进行整合研究。而脆弱性从能力方面,为进一步细化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属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脆弱性的实质是人类生存空间功能永续性保持能力的不足,通过培育区域主体对于区域脆弱性的适应能力,也使得区域可持续发展由依赖国家倾斜性政策扶持转向凭借区域发展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视角,可以把脆弱性看成是区域属性中结构与功能的显示性特征,同时也是主体行为能力状态的体现,是衔接区域功能永续与区域主体全面发展的最有效概念。本文旨在以脆弱性为切入点,通过将其进行区域属性转化、研究其对区域主体行为能力的约束性,并探讨区域主体的可行能力与区域主体功能匹配的适应性过程,通过区域主体的可行行为约束集的规范作用,提高人类生存空间功能永续性保持能力,在区域发展理论中拓展脆弱性的同时,实现区域发展理论中能力论的拓展。本文试图以脆弱性为视角,通过脆弱性的区域属性界定,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其蕴含的能力属性,以此对区域功能进行探讨,分析区域主体的可行能力与区域功能制约性的匹配机理,找出约束区域主体的行为的资本可行集,并从资本角度分析脆弱性——适应性——永续性的能力成长主线,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脆弱性 区域属性 区域发展 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061.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5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3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5
- 1.2.1 研究思路13
- 1.2.2 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15-23
-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15-19
- 2.1.1 人地关系理论16
- 2.1.2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理论16-17
- 2.1.3 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理论17-18
- 2.1.4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18-19
- 2.2 脆弱性中的区域属性研究19-21
- 2.2.1 自然领域中的脆弱性研究19-20
- 2.2.2 社会领域中的脆弱性研究20
- 2.2.3 经济领域中的脆弱性研究20-21
- 2.3 脆弱性中对区域主体行为的研究综述21-22
- 2.4 脆弱性的视角研究22-23
- 第三章 基于可行能力的区域脆弱性研究思路23-32
- 3.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可行能力的启示23-24
- 3.2 区域脆弱性的内涵24-26
- 3.2.1 生态脆弱性25
- 3.2.2 经济脆弱性25-26
- 3.2.3 社会/文化脆弱性26
- 3.3 区域脆弱性的能力属性26-27
- 3.3.1 区域主体可行能力26-27
- 3.3.2 环境自净能力27
- 3.3.3 区域主体对区域主体功能适应能力27
- 3.4 区域脆弱性中的适应性及启示27-29
- 3.5 适应性的能力成长29-32
- 3.5.1 同区域主体功能的适应性30-31
- 3.5.2 同发展主题的适应性31
- 3.5.3 同特色产业的适应性31-32
- 第四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区域脆弱性研究框架32-39
- 4.1 区域脆弱性的判别32-33
- 4.2 区域脆弱性的瞄准33-35
- 4.3 区域脆弱性的评价35-39
- 4.3.1 方向:维持区域主体功能的永续性35-36
- 4.3.2 核心:区域主体的可行能力36-38
- 4.3.3 调控:适应性调整过程38-39
- 第五章 区域脆弱性的解决路径39-43
- 5.1 区域属性诊断39-40
- 5.1.1 发达地区的区域属性诊断39-40
- 5.1.2 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属性诊断40
- 5.2 潜在优势的转化40-41
- 5.3 优化区域资源空间配置41-43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43-45
- 6.1 主要结论43-44
- 6.2 研究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龙;区域发展理论思维脉络探索[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杨敏;邓小平区域发展理论的社会学理解[J];新视野;2002年04期
3 丁焕峰;区域发展理论回顾[J];生产力研究;2005年01期
4 胡晓登;;为中国区域发展理论和实践追加人本要素的哲学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启示中国的西方区域发展理论[J];科技与企业;2011年02期
6 田忠林;区域发展理论对我们的启示[J];现代企业;1995年09期
7 窦文章;区域发展理论的产生及演变[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盛毅;用邓小平关于区域发展理论指导区域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02期
9 苗长虹;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10 慕继丰,冯宗宪,李国平;基于企业网络的经济和区域发展理论(上)[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俊萍;区域发展理论的求索者[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2 王伟华;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发展是第一要务[N];天津日报;2007年
3 本刊记者 王勤诣;扩区开发要倍加珍惜高效利用国土资源[N];秦皇岛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林;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英杰;脆弱性及其在区域发展理论中的拓展[D];兰州大学;2016年
2 刘佳;哈尔滨都市圈城乡发展布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脆弱性及其在区域发展理论中的拓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7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