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排放特征分析的陕西省碳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碳排放特征分析的陕西省碳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能源生产和使用方面,陕西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陕西省又被国家确定为低碳经济试点省份,陕西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有二氧化碳减排17%的目标。建立碳交易市场能够更有效的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陕西省“十二五”规划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在分析碳交易的经济一环境机理的基础上,使用排放因子法对2001-2010年陕西省碳排放总量以及2010年分行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通过对区域、行业间能源利用结构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得出陕西省碳排放特征,并对目前已实行的不同碳交易模式进行比对分析,结合陕西省的特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碳交易模式,得出结论: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陕西省能源消费增长较快,多年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能源消费结构较稳定,以煤炭为主,而与能源相关的消费又是消费方式的主要方面。 (2)陕西省2001-2010年碳排放量为8011.0、10004.53、21690.09、21031.33、25325.75、29298.44、27890.61、32450.93万tC02,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就能源分类排放情况来看,煤炭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比值长期稳定在80%左右。 (3)2010年陕西省主要行业碳排放状况为:热电行业101041.27Kt、交通运输业17447.06Kt、炼焦8316.56Kt、钢铁行业10001.99Kt、水泥行业17047.02Kt、合成氨行业4001.61Kt、农业1026.9Kt。 (4)陕西省单位GDP能源使用量(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均在逐年下降;人均水平上的经济增长已经超过了碳排放增长,有趋向于高经济增长、低碳排放的趋势;目前,经济增长的需求是拉动陕西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 (5)陕西省具有总排放量大,减排潜力高的特点,而且分地区和行业来看,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排成本存在明显差异,这构成了区域以及行业间开展碳交易的前提。 (6)陕西省碳排放交易应该按照不同时期的特点,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以CDM项目合作开发为主,自愿减排试点为辅,同时对区域性、行业性碳排放基准的测算、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系统的建立等前期保障工作的进行;第二期参考现有SO2排放权交易中排放量化控制原则,交易模式类似于CCX,以自愿减排市场为主体,排放权的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体,对重点行业的碳交易拍卖二级市场进行探索;第三期则是类似于EU-ETS的基于配额、拥有完善一、二级结构的全国性碳市场。
【关键词】:温室气体 碳排放权 碳交易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9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发展与研究状况11-12
- 1.2.1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发展与研究状况11
- 1.2.2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发展与研究状况11-12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3.1 研究目的12
- 1.3.2 研究意义12-13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3
- 1.4.2 方法与技术路线13-15
- 第二章 碳交易市场的环境经济机理15-24
- 2.1 碳交易市场相关理论15-17
- 2.1.1 碳交易市场模式15-16
- 2.1.2 碳交易市场与排污权交易市场16-17
- 2.2 碳交易市场的经济学属性17-22
- 2.2.1 环境产权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体现17-18
- 2.2.2 外部性理论18-19
- 2.2.3 基于科斯定理的碳排放权交易模型19-22
- 2.3 碳交易实行的环境意义22-24
- 第三章 陕西省碳排放特征分析24-41
- 3.1 陕西省能源消费概况24-27
- 3.1.1 陕西省能源类型分布24-25
- 3.1.2 陕西省能源消费总量25
- 3.1.3 能源消费结构分析25-27
- 3.2 陕西省碳排放源分类27-28
- 3.2.1 碳排放源分类27-28
- 3.2.2 陕西省主要碳排放源分类28
- 3.2.3 陕西省主要碳排放源分布28
- 3.3 排放系数法计算碳排放量28-36
- 3.3.1 碳排放计算方法概述28-29
- 3.3.2 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年际变化29-31
- 3.3.3 陕西省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计算31-35
- 3.3.4 陕西省碳排放量基准状况分析35-36
- 3.3.5 计算的不确定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36
- 3.4 基于排放数据的排放特点分析36-41
- 第四章 陕西省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综合分析41-47
- 4.1 陕西省实施碳交易的可行性分析41-43
- 4.1.1 陕西省开展碳交易的SWOT分析41-42
- 4.1.2 陕西省区域间减排潜力差异42-43
- 4.1.3 陕西省行业间减排潜力差异43
- 4.2 国内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类型分析43-45
- 4.2.1 EU-ETS44
- 4.2.2 CDM44-45
- 4.2.3 自愿减排45
- 4.3 碳交易的市场结构分析45-47
- 4.3.1 一级市场45-46
- 4.3.2 二级市场46-47
- 第五章 陕西省开展碳交易的适应性模式47-53
- 5.1 陕西省现有排污权交易模式分析47-48
- 5.1.1 陕西省现有SO_2排放权交易47
- 5.1.2 陕西省SO_2排放交易对碳交易的启示47-48
- 5.2 碳交易模式选择48-49
- 5.2.1 CDM项目与国际合作48
- 5.2.2 自愿减排模式48
- 5.2.3 强制配额式交易的可能性探讨48-49
- 5.3 陕西省碳交易模式构建相关因素分析49-50
- 5.3.1 碳排放约束条件49
- 5.3.2 初始排放权分配问题49-50
- 5.3.3 基于行业与区域的交易对象50
- 5.4 陕西省碳交易模式50-53
- 5.4.1 一期模式50
- 5.4.2 二期模式50-51
- 5.4.3 三期模式51-5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6.1 主要结论53-54
- 6.2 不足与展望54-55
- 6.2.1 主要不足54
- 6.2.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杨来科;赵捧莲;;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利益分配与出口规模研究——基于MACs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2 刘猛;李百战;姚润明;;水泥生产能源消耗内含碳排放量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江峰;刘伟民;;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SWOT分析[J];环境保护;2009年14期
4 朱艳;论外部性问题及校正途径[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6期
6 杨露;;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立的经济性分析——基于动态最优化模型[J];经济师;2011年02期
7 沈满洪;论环境经济手段[J];经济研究;1997年10期
8 朴英爱;;低碳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曲建升;王琴;陈发虎;刘谨;魏成金;;甘肃省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及其特征分析[J];开发研究;2008年03期
10 陈俊武;;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J];科技导报;2011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妍斌;排污权交易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言彦;公共资源交易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燕晓红;陕西省能源消费及构成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赵铎玮;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框架设计[D];集美大学;2011年
5 张德英;我国工业部门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古濑村纯一;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排放权价格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吴茗;排污权交易机制有效性的实验经济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李强;陕西省渭河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孙良;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徐思源;重庆市二氧化碳排放基准初步测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碳排放特征分析的陕西省碳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8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