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6-02 08:20

  本文关键词:《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马克思的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为依据,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实践探索中逐步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倡导共同富裕大大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推动了经济社会繁荣。而收入分配的不公和与之相关的公平、正义、人的自由发展的滞后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完成跃迁的最大残缺之一,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巨大障碍。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贫富分化问题,需要从学理上进行大手笔、大智慧、大策略的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理论正是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可以为分配改革之船乘风破浪作科学分配理论导航。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派的“平等的权利”和“公平分配”等机会主义论调进行了批判,并系统阐述了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时代在发展,机会主义的分配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不断以新的形式继续活跃在经济社会舞台上对当前收入差距悬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秉承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批判精神,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理,对现实的机会主义分配思想进行剖析和批判,以期把各种分配思想都统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视野之中,体现出社会主义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成果共享的价值追求,体现出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制度优越性。 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存在诸多问题入手,以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主线,以马克思分配原论的一般性、构想性和中国特色分配理论的特殊性、现实性相结合为辅线,阐明《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思想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理论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拉萨尔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产生的两级分化的弊端,为找出解决之道而提出“分配决定论”、“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铁的工资规律”等观点,可结果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就是机械地照搬古典学派的分配观点,马克思的批判既捍卫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对未来社会的分配制度作出科学预见,对于当前的适时适度地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促进分配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拉萨尔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实质,指明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分配的制度安排,劳动者破除自身贫困化经济根源的唯一出路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掌控社会主义经济命运后坚决反对私有化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 拉萨尔分配理论的实质是“分配决定论”,马克思则认为只有重视生产资料的基础地位,才能深刻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方式和必然命运,找到劳动者解放的现实道路。为了促进分配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需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变革重点可侧重于:深化国企改革尤其是垄断国企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调整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分配相对公平。 针对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论调,马克思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在作出一系列必要扣除后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即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原则与实践”矛盾突出引发收入差距悬殊,贯彻按劳分配应注重事实上的公平;劳动所得与劳动贡献很不对称,需要保证按劳分配多样化实现形式中劳动者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针对“重资轻劳”现象,发展型阶段应彰显劳动者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按劳分配原则,既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分配,也有别于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作出的、更有利于劳动者发展的新创造、新突破。针对分配实践中各种异化的社会思潮,特别是两种错误的分配观,需要正确厘清经典作家的论说与中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我们不能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和借口曲解或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应毫不动摇地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缩小贫富差距和保障劳动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键词】: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分配理论 当代价值 经济成果共享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F014.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论12-25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2-16
  • 二、相关研究综述16-19
  •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19-22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22-25
  • 第一章 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的批判及当代价值25-65
  • 第一节 马克思撰写《哥达纲领批判》的背景和拉萨尔分配思想的错误实质26-38
  • 一、《哥达纲领批判》产生的历史背景26-29
  • 二、拉萨尔分配思想的错误实质29-38
  • 第二节 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的批判38-47
  • 一、批判“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40-42
  • 二、批判“分配决定论”42-44
  • 三、批判“铁的工资规律”44-47
  • 第三节 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批判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47-65
  • 一、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批判的理论价值48-53
  • 二、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批判的现实意义53-65
  • 第二章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劳动者贫困化的经济根源65-91
  • 第一节 劳动创造财富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65-69
  • 一、劳动创造财富要有一定的自然物质条件66-67
  • 二、劳动创造财富要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67-69
  • 第二节 离开所有制空谈劳动创造财富是“资产阶级的说法”69-73
  • 一、对一切人都是“有益的劳动”或有害的劳动是不存在的69-70
  • 二、空谈劳动无益于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70-73
  • 第三节 破除劳动者贫困化经济根源的对策73-91
  • 一、社会主义经济命运的掌控74-84
  • 二、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私有化倾向84-88
  • 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88-91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同拉萨尔机会主义在分配问题上的根本分歧91-142
  • 第一节 “公平”或“平等”的分配只不过是一种法权概念92-105
  • 一、抽象的“公平”或“平等”的分配是不存在的92-96
  • 二、在生产和分配关系问题上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96-100
  • 三、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00-105
  • 第二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对收入分配的决定作用105-118
  •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度变迁107-110
  •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10-118
  • 第三节 深化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与促进分配公平118-142
  •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公共产权收益为全民共享120-127
  •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127-139
  • 三、重视对资源的调节,实现资源分配相对公平139-142
  • 第四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42-178
  •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确立的依据和实践运用144-157
  • 一、社会主义总产品的分配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和个人利益144-147
  • 二、按劳分配确立的依据和主要内容147-157
  • 第二节 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及其超越157-167
  • 一、按劳分配的“弊病”157-161
  • 二、发展生产力超越“资产阶级权利”161-163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历史局限性的弥补163-167
  • 第三节 新时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要求167-178
  • 一、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为根本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历史使命168-171
  •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社会基础171-172
  • 三、坚持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益共享是实现按劳分配的有效途径172-174
  •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当代诉求174-178
  • 第五章 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的嬗变与传承178-217
  •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制度与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的差异178-189
  •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78-182
  • 二、正确看待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差距182-189
  • 第二节 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动摇189-205
  • 一、跳出“铁的工资规律”怪圈大力提高劳动报酬189-196
  • 二、深化对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认识196-205
  • 第三节 《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中国化诉求205-217
  • 一、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与两种异化的分配观206-209
  • 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废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雇佣劳动的两重性209-212
  • 三、批判民主社会主义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212-217
  • 结束语217-219
  • 参考文献219-228
  • 一、著作类219-223
  • 二、论文类223-22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28-229
  • 后记229-2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智杰;“按劳分配”评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康士勇;;为什么初次分配也要关注分配公平[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李明桂;;保护农民权益:基于马克思资本文明思想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4 刘景章;马克思分配原论:一个新的解析与应用[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5 任保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性[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6 李明桂;;《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中国化诉求[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7 田上孝一;黄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1期

8 刘国光;;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5期

9 林田;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不要按劳分配[J];社会科学;1987年05期

10 白铭;;关于社会主义总产品的分配问题——从《哥达纲领批判说起》[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414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0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