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22:2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包含着丰富的劳动理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导中国的劳动理论与实践,并积极探索和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理论和政策,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90多年来,经过我党几代领导人的大胆开创、积极探索及不断推进完善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念价值与意义。本文通过以下七部分对此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明选题的背景、阐述研究的意义以及梳理相关文献综述及说明研究的创新点,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理论来源。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劳动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观的发展情况,,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理念。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部分则分别阐明中共各届领导集体提出的劳动理论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理论是一个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形成过程。第七部分是弘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意义。主要说明弘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以及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意义。 总之,本文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立足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研究,以拓展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发展空间,现实把握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中国化进程,科学地总结其理论成果,为我国广大劳动群众实现全面发展构建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劳动观 中国化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91.9;F24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1.3 文献综述11-16
- 1.3.1 劳动概念的研究述评11-12
- 1.3.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观的研究述评12-13
- 1.3.3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研究述评13-16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6-18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创新之处17-18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理论来源18-27
-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观18-23
- 2.1.1 劳动的本质18-20
- 2.1.2 异化劳动20-21
- 2.1.3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21-22
- 2.1.4 劳动解放论22-23
- 2.2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观的发展23-27
- 2.2.1 提高劳动生产率23-24
- 2.2.2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24
- 2.2.3 关于共产主义劳动态度24-25
- 2.2.4 关于劳动者的保护和教育25-26
- 2.2.5 组织劳动竞赛26-27
- 第3章 毛泽东的劳动观27-34
- 3.1 毛泽东劳动观产生的条件27-29
- 3.1.1 毛泽东劳动观产生的历史条件27-28
- 3.1.2 毛泽东劳动观产生的实践基础28
- 3.1.3 毛泽东劳动观产生的主观条件28-29
- 3.2 毛泽东劳动观的基本内容29-32
- 3.2.1 强调以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29
- 3.2.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9-30
- 3.2.3 “脑体合一”思想30-31
- 3.2.4 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参加生产劳动31-32
- 3.3 毛泽东劳动观的基本特点32-34
- 3.3.1 民族性32
- 3.3.2 实践性32-34
- 第4章 邓小平的劳动观34-43
- 4.1 邓小平劳动观形成的条件34-35
- 4.1.1 邓小平劳动观形成的时代背景34
- 4.1.2 邓小平劳动观形成的现实基础34-35
- 4.1.3 邓小平劳动观形成的主观条件35
- 4.2 邓小平劳动观的基本内容35-41
- 4.2.1 突出生产力在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36-38
- 4.2.2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8-39
- 4.2.3 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9
- 4.2.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发展39-40
- 4.2.5 鼓励劳动致富,实现共同富裕40-41
- 4.3 邓小平劳动观的主要特点41-43
- 4.3.1 人民性41
- 4.3.2 创新性41-43
- 第5章 江泽民的劳动观43-50
- 5.1 江泽民劳动观产生的条件43-44
- 5.1.1 江泽民劳动观形成的国际背景43
- 5.1.2 江泽民劳动观形成的国内环境基础43-44
- 5.1.3 中国共产党党内情况44
- 5.2 江泽民劳动观的主要内容44-49
- 5.2.1 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45-46
- 5.2.2 对收入分配制度的丰富与发展46-47
- 5.2.3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7
- 5.2.4 提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7-49
- 5.3 江泽民劳动观的主要特色49-50
- 5.3.1 发展性49
- 5.3.2 科学性49-50
- 第6章 胡锦涛的劳动观50-57
- 6.1 胡锦涛劳动观产生的条件50-52
- 6.1.1 世界发展潮流的大趋势50-51
- 6.1.2 中国的发展现状51
- 6.1.3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情况51-52
- 6.2 胡锦涛劳动观的基本内容52-55
- 6.2.1 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52-53
- 6.2.2 倡导提升劳动者素质53-54
- 6.2.3 提出实现体面劳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54-55
- 6.2.4 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55
- 6.3 胡锦涛劳动观的主要特点55-57
- 6.3.1 务实性55-56
- 6.3.2 时代性56-57
- 第7章 弘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意义57-66
- 7.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57-59
- 7.1.1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57
- 7.1.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57-58
- 7.1.3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58-59
- 7.1.4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59
- 7.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59-63
- 7.2.1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的必然要求59-60
- 7.2.2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的必然要求60-61
- 7.2.3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的必然要求61-63
- 7.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国梦的实现63-66
- 7.3.1 中国梦实现的基础63-64
- 7.3.2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劳动64
- 7.3.3 实现中国梦要求每个人诚实劳动64-65
- 7.3.4 实现中国梦需要创造性的劳动65-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2
- 致谢72-73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清单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彦生;全面理解“四个尊重”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周建群;;实现体面劳动的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王克群;;试论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学习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模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苏亮乾;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牛保良;池桢;;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的致富思想[J];消费导刊;2009年05期
6 林燕玲;;体面劳动在中国的阐释和实践[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姚启高;;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浅谈邓小平人才战略思想[J];蚌埠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8 王科;;邓小平农民致富思想的理论特征[J];科学决策;2008年11期
9 李宁;王喜元;;略论江泽民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重要贡献——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知识分子论述有感[J];世纪桥;2007年11期
10 沈元军;艾志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技发展战略思想及其转变[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606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0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