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铁路静兴段征地生态补偿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0 00:06
本文关键词:太兴铁路静兴段征地生态补偿实证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为了经济的发展,大面积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以往的房地产开发、矿山资源开采、未利用的地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交通道路的生态经济损失并不是十分的直观,原因是由于交通道路是一个线型工程,对于每一段道路来看,看似占地很少,,但实际上,通过全方位的整体上来判断,所占用的各种林地、耕地、草地实际数量十分可观。这就决定了大面积的占地所造成的生态经济损失、由于线型工程建设形成的分隔效应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由于全封闭道路对生物群落的所形成的荒岛所造成的生态影响。 本文以环境资源经济学、经济学、土地资源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的理论基础上,分四个步骤进行,(1)根据交通道路土地征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殊性,因地制宜的对生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和修定;(2)构建对生态损失计算模型;(3)研究实证选取。(通过本单位正在进行征地的多个项目的分析选取,发现,单一的城市道路、单一的乡村道路、过短的道路所造成的生态经济损失都不具有代表性,经过筛选,最后选取了长度适中,并且比较有代表性的太兴铁路静游至兴县段作为实证来进行交通道路的建设造成的生态经济损失分析)。(4)利用构建分析模型和太兴铁路静游至兴县段的大量实际数据,结合影响因素通过计算得出数字对生态经济损失加以证实,从而证明了交通道路的征地补偿中生态补偿的缺失,以及在交通道路的征地补偿中增加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在实证的基础上为生态补偿的单位价值提供了数字依据,并提出建议政府加强财政体系建设,制定合理有效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生态补偿体系完善。
【关键词】:交通道路 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损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96;X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1-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2.3 存在的问题15-16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6-17
- 1.4 研究内容17-18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8-19
- 第2章 交通道路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影响因素分析19-25
- 2.1 交通道路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理论基础19-22
- 2.1.1 交通道路生态补偿的主要理论及概念19-20
- 2.1.2 交通道路的生态环境破坏分类20
- 2.1.3 研究计算生态损失方法20-22
- 2.2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影响因素分析22-25
- 第3章 交通道路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计算模型构建25-33
- 3.1 交通道路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计算模型构建25
- 3.1.1 交通道路生态破坏经济损失总量计算模型25
- 3.1.2 交通道路征地生态经济损失计算指标确定25
- 3.2 交通道路征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计算方法25-33
- 3.2.1 太兴铁路静兴段林地破坏经济损失计算方法25-29
- 3.2.2 太兴铁路静兴段耕地破坏经济损失计算计算方法29-30
- 3.2.3 太兴铁路静兴段草地破坏经济损失计算计算方法30
- 3.2.4 太兴铁路静兴段水土流失经济损失计算方法30-33
- 第4章 实证分析:太兴铁路静游至兴县段33-53
- 4.1 项目概述33-37
- 4.1.1 项目周边环境33-34
- 4.1.2 工农业现状34-35
- 4.1.3 太兴铁路静兴段生态环境影响的基本情况及环境影响因素确定35-36
- 4.1.4 太兴铁路生态破坏分析36-37
- 4.2 太兴线静兴段征地生态影响情况37-40
- 4.3 太兴铁路静兴段道路建设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计算40-49
- 4.3.1 太兴铁路静兴段林地破坏经济损失计算40-44
- 4.3.2 太兴铁路静兴段耕地破坏经济损失计算44-45
- 4.3.3 太兴铁路静兴段草地破坏经济损失计算45-46
- 4.3.4 太兴铁路静兴段水土流失经济损失计算46-49
- 4.4 太兴铁路静兴段生态经济损失统计49-50
- 4.5 太兴铁路静兴段生态经济损失统计分析50-53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3-56
- 5.1 结论53-54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54-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 作者简介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黄高宝;王琦;王兴堂;高珍妮;刘成忠;;陇东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及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研究[J];草业学报;2011年06期
2 周铁军;;包满铁路(白巴段)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及损益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3 汤洁;朱云峰;李昭阳;斯蔼;崔建;;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综合评价——以镇赉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4 李金昌;环境价值越来越大[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报;1994年02期
5 孙继华;张杰;;国外生态补偿经验借鉴研究[J];北方经贸;2013年04期
6 杨国清,祝国瑞;土地生态伦理观与土地伦理利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7 李秀霞;刘金国;;农用地转用生态补偿价格评估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张元庆;张嘉;;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退出分析[J];农业经济;2013年03期
9 赵丽娟;;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破坏及其恢复[J];河南科技;2013年02期
10 张颖;;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J];林业经济;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647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4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