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1:39
本文关键词:公共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
【摘要】: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及社会福利水平都发挥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理论认为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即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因其具有非排他性导致私人供给激励不足,只能由政府来供给。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不是公共物品的必然特征: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任何物品在超出某个限定值时都具有竞争性;考虑到经济效率,即使技术上可排他的物品也可能因经济效率的低下而成为公共物品。其实,本质而言,公共物品是因为交易成本太高而普遍为人们所放弃的权利,这里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指保护产权的成本,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技术条件或制度条件的改进与发展,交易成本会下降,公共物品的边界就会缩小。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没有确定的界限,只是看它们面临的交易成本高低而已,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每项权利都可以得到清晰界定及有效保护的话就不会存在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也不必然只能由政府提供,只要能对不确定性产权实施有效控制,使其变得确定,产权属性及所有权归属并不重要,即公共品的配置效率不依赖于产权的性质,而依赖于对不确定性产权的控制及其成本。当技术进步或产生有效的产权制度做保障时,自然能实现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制度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在不同制度安排下面临的交易成本不同,应该采用最有效率的供给方式,而不应狭隘的追究由谁提供的问题。比如本文分析的对象——美联储,美联储执行的是公共职能,产权却属于私人组织,这种组织形式通过分权制衡实现对产权的约束,有效的为整个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合理的制度安排使产权的未来不确定性得到低成本控制,从而使这一切成为可能。一直以来,传统理论对公共物品的分析结论占据着主流地位,对人们的认识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虽然之后的很多学者在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但他们对公共物品本质属性的认识仍处于传统理论的约束下。所以进一步认清公共物品的本质属性及特征十分必要,有助于我们扩展思维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设计出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社会福利水平。因而本文的研究同时具有着理论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个人行动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不包括具有公益性的利他主义行为。论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公共物品的属性做了剖析,指出传统理论关于公共品自然属性方面定义的错误,并对公共物品做了新的解释;论文就公共品供给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指出在不同条件下公共品私人提供的各种可能性,并提出公共品配置效率不依赖于产权的性质而依赖于对不确定性产权的控制及其成本,为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出新的思路;最后,论文对一个产权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案例解析,得出了在有约束的产权条件下,最大的公共品提供依然可以很好的由私人解决的结论。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本文具体框架如下: 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2章是对概念的界定。该部分先是对本文需要反复利用的分析工具交易成本、产权及制度做了概念介绍,然后介绍了古典理论对公共物品的传统定义,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交易成本及产权的角度阐明了公共物品的本质属性。 第3章是对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分析。本章由两种情况入手阐述了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能性:可排他情况下和不可排他情况下。新的可排他技术的出现、排他性组织的建立以及排他性制度的确立都使得私人供给成为可能,而即使在难以排他的情况下,只要存在获利的可能,产权制度安排合理,也能实现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第4章阐明了在实现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制度、制定产权并确保产权的实现以及监督规范作用。没有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做保障,个人的各类经济行为都很难顺利进行。 第5章主要探讨了美联储这样一个由私有产权行使公共职能的机构的运作机制,合理的制度安排使产权的未来不确定性得到低成本控制,从而使这一切成为可能。通过对美联储的剖析,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第6章是本文的结论。公共物品是因为交易成本过高而普遍为人们所放弃的权利,主要是保护产权的成本。公共品的配置效率与产权所属无关,而是依赖于对不确定性产权的控制成本。合理的制度安排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只要产权制度安排合理,产权的不确定性成本得到控制,公共品可以很好的由私人进行提供。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从交易成本和产权的角度对公共物品进行了重新解释,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私人提供公共品的多种可能性及方式。本文认为公共物品是因交易成本太高而普遍为人们所放弃的权利,主要是保护产权的成本。二是本文以美联储为例,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分析了美联储的存在机制,这是其他文献所没有分析过的。美联储行使着公共职能其产权却属于私有银行,是合理的制度安排使产权的不确定性得到了低成本控制从而使美联储的运作成为可能。本文的不足就在于对进一步的问题:交易成本如何度量、公共物品具体的供给机制等未做更深入的研究。而且,每种物品所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要得到统一的标准着实困难,所以本文的分析可能并不全面。最后,关于美联储的情况,笔者是通过文献阅读间接了解到的,并未亲身经历,所以有些细节性问题可能无法获取。对于这些不足,笔者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物品 交易成本 私有产权 美联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62.6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8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方法12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7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3-15
- 1.3.2 国内研究动态15-17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17-18
- 1.4.1 创新之处17
- 1.4.2 不足之处17-18
- 2 基本概念的界定18-24
- 2.1 交易成本、产权与制度18-20
- 2.2 外部性20-21
- 2.3 公共物品21-24
- 2.3.1 传统理论的定义21-22
- 2.3.2 重新解释22-24
- 3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分析24-32
- 3.1 可实现排他的情况24-28
- 3.1.1 排他性技术的确立24-25
- 3.1.2 排他性组织的确立25-27
- 3.1.3 排他性制度的确立27-28
- 3.2 难以排他的情况28-32
- 3.2.1 利益的获取29-30
- 3.2.2 更低交易成本的实现30-32
- 4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中政府的作用32-37
- 4.1 制度的提供32-34
- 4.2 产权的界定与保护34-35
- 4.3 监督规范35-37
- 5 一个在难以排他情况下公共品私人提供的案例37-50
- 5.1 美联储概况37-41
- 5.1.1 美联储的结构37-40
- 5.1.2 美联储的独立性40-41
- 5.2 美联储的公共品性质41-43
- 5.2.1 货币政策制定者41-42
- 5.2.2 最后的贷款人42-43
- 5.3 美联储的私有化性质43-44
- 5.4 合理的制度安排44-50
- 5.4.1 组织形式上的制度约束45-46
- 5.4.2 制定货币政策的制度约束46-47
- 5.4.3 货币发行的制度约束47-50
- 6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佳颖;;从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独立性受削减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0年17期
2 鲁春玉;;对政府职能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5期
3 袁义才;公共产品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江汉论坛;2003年06期
4 徐理结;;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机制创新[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10期
5 吴俊培,卢洪友;公共品的“公”、“私”供给效率制度安排——一个理论假说[J];经济评论;2004年04期
6 郭少新;地方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年09期
7 蔡志刚;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评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9期
8 吕恒立;试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张月英;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理论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雷晓康;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理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667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6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