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股票演化分析理论_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13 16:04

  本文关键词: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

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3

[];[摘 要,着重讨论了个体

,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演化路径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基于个体心理的制度研究可能形成一个令人期待的“行为制度理论”。

[中图分类号]F091.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4)0420063208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大家庭中,处于主流地位的产权与契约经济学及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基于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并没有有效解释制度的演变过程。威廉姆森明确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目的就是比较不同组织的绩效及其局限条件。而哈特等人的不完全合同理论虽然引入了时间因素,但和标准的新古典模型一样,仅仅考虑了当事人的跨期选择问题,也没有涉及动态演变本身。一个完整的制度动态①学是诺思(1990)后来建立

[1]的。在诺思之前,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博弈论的

和变革。但诺思并不认为如此,他通过对经济史的广泛研究发现,制度更多地类似自组织系统的变化,特别是作为习俗的非正式规则是一个自我演化过程,这一点类似哈耶克的理解。诺思由此逐步提炼出了一整套制度演化理论,这套理论后来被青木昌彦[2]、斯密德[3][4]等人加以深化,发展成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的理论。

诺思引发的制度演化理论和其他制度动态模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诺思注意到了制度演化过程中当事人的主观心理活动特征对变迁路径的影响,并把其作为理解制度演变的关键。诺思以外的其他制度动态学局限于新古典范式,强调给定环境条件和时间条件下当事人的静态选择;即使引入不确定性等因素,通过预期效用函数对个人

引入试图解释制度的起源和变迁问题,这些研究认为,制度是博弈的参与人设计出的一组规则,用来获得有利于各自利益的博弈均衡。比如,机制设计理论就强调参与人在各种信息环境下通过设

计对自身最有利的规则,从而导致了制度的起源偏好进行有序处理,完全理性的当事人仍然能够  3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分项目“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的子项目“行为与实验经济学

学科规划”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03209210

 [作者简介]周业安(1968-),男,安徽绩溪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与行为经济

学、金融经济学。

  ① 制度动态、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等均表示类似的含义,但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看,演化显得更为贴切,所以本

文采用该词表达制度的动态变化。

63


  本文关键词: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3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