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问题”:伪问题与真问题
本文选题:斯密问题 + 自利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斯密问题"是德国历史学派提出的经济人自私、自利与道德上具有同情心的矛盾问题。从亚当.斯密的著作文本考证而言,这一矛盾其实是不存在的。因此,"斯密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但是,尽管斯密在道德与经济层面揭示了人性义与利、个体与社会两方面的互补与统一,体现了逻辑上的自洽性,然而,市民社会的现实实践并没有消除两者的内在张力,反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两者矛盾时有加剧。因此,"斯密问题"又是真问题。揭示伪问题的意义在于完整理解斯密的学术思想,对解决真问题大有裨益。但真正解决"斯密问题",又不能拘泥于斯密的逻辑。其实,这一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斯密之前的培根、斯宾诺莎、曼德维尔等人到斯密之后的黑格尔、马克思都在积极思考这一问题。
[Abstract]:The "Smith Problem"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lfish, self-interest and moral sympathy of the economic man proposed by the 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In terms of the textual textual research of Adam Smith, this contradiction does not exist. Therefore, the "Smith Problem" is a pseudo question. The complementarity and unity of the two aspects of the body and the society reflect the logical self consistency. However, the practical practice of the civil society does not eliminate the internal tension of the two. Instea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is aggravated. Therefore, the "Smith Problem" is a true problem. I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solve the real problem. But the real solution to the "Smith Problem" can not be stuck in the logic of Smith. In fact, this problem is not isolated, from Bacon, Spinoza, Mandeville and others to Hagel, before Smith, Marx, and Marx are all thinking about this problem.
【作者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范式中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BZX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0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用芳;;“斯密问题”的当代诠释[J];武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柯亚;;“斯密问题”:不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3 郑爱文;李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之我见[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杨兰;金鑫;李立元;;关于“亚当·斯密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商业时代;2011年18期
5 胡乐明;“理性经济人”:意阈与批判[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陈太福;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从亚当·斯密“难题”说起[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黄汝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性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8 田军;;浅谈“经济人”与“道德人”统一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5期
9 陈根;;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10 黄茂兴;;冲突与和谐:经济人与政府人——兼论和谐社会中政府“经济人”的行为模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欧阳君山;;还“我”本来面目——从“经济人”到“注目礼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晓文;魏建;;惠研究的实验经济学进展与应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贾斌昌;魏欣欣;;公共组织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与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4 苏云;;管子经济学说浅说(节录)[A];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8年
5 徐华;;理性选择模型与利他主义[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贺京同 那艺;经济主体“双重动机论”及其经济学意义[N];光明日报;2009年
2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茅于轼;尊重自由的经济学分析[N];国际金融报;2002年
3 丁栋虹(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重视道德的经济学分析[N];文汇报;2002年
4 张伟邋汪小勤;“经济人”假设与伦理[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东方愚;经济学家“道德排序”凸现文化浮嚣[N];东方早报;2005年
6 易宪容;经济学家的良知[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刘志彪(作者系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诚信需要恰当的制度设计[N];新华日报;2002年
8 李周;生态经济学:一个可以大力开发的“富矿”[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戴书华;人是经济发展价值本源[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记者 缪舢;与张五常对话制度经济学[N];中国企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侯红霞;亚当·斯密美德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3 孙世强;经济人人性演化、跃进与制度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太盈;斯密思想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苗钟颖;解析“斯密问题”[D];吉林大学;2008年
3 闫笑;斯密问题—亚当·斯密个人自利及其道德性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阳;经验性抑或唯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春雷;“亚当斯密问题”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丽娟;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庆武;经济学理性的哲学反思[D];东华大学;2006年
9 田志敏;重新解读“斯密问题”的现代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明志;论亚当·斯密的自我利益概念与社会利益概念[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4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5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