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2008年9月论文联盟美;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1.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本质;2.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马克思还认为,固定资产更新是这种经济周期的物质基;3.信用制度的杠杆作用;源;信用加速了社会生产过剩,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矛盾的;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启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2008年9月论文联盟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这次危机使美国深受重创,并且给全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救市”措施但未能及时遏制危机的蔓延。我国已加入WTO,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逐步深化,尤其是在当今“美元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我们不可忽视危机带来的警示作用,应更要提高警惕,加强对风险的防范。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应对未来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对于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原因,深入思考如何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1.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本质。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它反映了危机的最基本的现象和特征。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马克思指出:“总的说来,矛盾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而不管价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如何,也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如何;而另一方面,它的目的是保存现有资本价值和最大限度地增殖资本价值(也就是使这个价值越来越迅速地增加)。它的独特性质是把现有的资本价值用作最大可能地增殖这个价值的手段”。这种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是危机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中种种尖锐矛盾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马克思得出最后结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同时,马克思从不同层面论述了经济危机的根源。他认为,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表现,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必然会造成经济危机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下,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不可论文联盟整理能消灭,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2.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多次提到过危机的周期性问题,他认为,在世界贸易的幼年期,自1815 —1847 年,大约是五年一个周期; 自1847—1867 年,大约是十年一次。马克思还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是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简直可以毫无疑问,自从固定资本大规模发展以后,工业所经历的大约以十年为期的循环周期是和这样规定出来的整个资本再生产段落有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规定了周期的长短,而且对危机周期的各阶段展开的性质发生影响。由于资本家要摆脱危机就要更新固定资本,但是这种更新只会使危机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地发生。
马克思还认为,固定资产更新是这种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这种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周转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 资本被它的固定组成部分束缚在这种周期之内) ,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虽然资本投下的时期是既不相同和既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投资的新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这就表明,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成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基础,主要是因为当市场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资本家会开始新一轮投资,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为促进经济复苏和高涨阶段的来临创造物质条件。由于技术更新的不断加快,固定资本平均更新时间必须缩短,否则,就难以获得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因而,危机发生的周期也就具有了缩短的趋势。
3.信用制度的杠杆作用。信用制度既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经济危机是在信用已经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信用对于危机的进程起着推进和强化的作用。信用的发展是债务的扩展和延伸,使得商品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马克思认为,尽管偶然的实物借贷是一个先于货币出现的概念,但它绝不是典型意义的信用产生的根
源。信用的发展就是货币支付矛盾的积累。“这种货币危机只有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和抵消支付的人为制度获得充分发展的地方才会发生,当这一机构整个被打乱的时候,不问其原因如何,货币就会突然地从计算货币的纯粹观念形态变成坚硬的货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包含的矛盾才会爆炸式的展现出来。
信用加速了社会生产过剩,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而信用本身只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各个阶段变更的征兆,对于危机起推动作用,而不是原因。马克思指出,信用制度使本来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被强化到了极限。在竞争论文联盟和信用的作用下,资本积累的结果是单个资本量的扩张、生产能力和产品迅速增长、劳动者贫困的积累、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尖锐化、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的状况现实化。信用作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支点,在极度膨胀的过程中,消费能力被明显放大。在买卖出现缺口,货币无法进行支付时,必然将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信用的扩张使得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突破了流通手段而实现了扩张的正效应,但也可能产生泡沫经济的负效应。信用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这也是信用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杠杆的真正意义。马克思认为信用并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而是对经济危机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强化的作用,信用制度加速了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启示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
马克思危机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由生产过剩而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与人民群众的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社会在生产的角度来分析,消费需求作为最终的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所以,如果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扩大需求可以削弱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我国这次没有完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交给市场,而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各国的经济关联度增加,中国也不例外,所以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是缓解金融动荡,避免金融体系大起大落的有效途径。首先,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其次,要在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发展中,积极进行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及企业组织体制的制度创新,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新的银企关系。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构建政府直接干预机制,防范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重民生。马克思危机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由生产过剩而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与人民群众的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社会在生产的角度来分析,消费需求作为最终的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所以,如果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扩大需求可以削弱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社会各个阶层出现了重大调整,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扩大内需的同时,国际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问题,如: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缓解生产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社会经济发展才能步入良性的循环。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有机结合,克服当前困难与促进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这样一个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综合性计划,其实质和核心是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而,它既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长远之策。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不仅已经收到了经济较快趋向复苏的现实效果,而且可望为未来的发展尽可能减少隐患。
加强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好市场调节与政府主导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市场调节与政府主
导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 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有效的,应当充分肯定,但市场机制也明显地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西方经济学称为市场失灵或失效。这种市场失灵或失效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产生危机。
第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论文联盟只“无形之手”积极的作用,政府干预要适度适时,凡是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尽量不要去干预他,不要错位和越位。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危机的蔓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金融危机发生时,政府干预需要适度和及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9];第二,要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主导作用,凡是市场作用不到或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都不能空位。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政府能够深入到私人部门和自由市场无法到达的领域,适时适当地金融市场干预是遏制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恰当的政府干预可以极大地使宏观经济的冲击降低。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政府的经济救援措施对于恢复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都是十分重要的,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第三,政府要冷静地分析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增强宏观经济改革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创新扩大国内需求的方式和途径,从根本上提高居论文联盟整理民消费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54-25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12-31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103-10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21-222.
[5]阙四清.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谈我国对经济危机风险的防范商业时代[J].商业时代,2010,(3):21-22.
[6]胡小平.金融危机成因分析.现代商业,2008,(2):15-16.
[7]林卿.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3):43-44
[8]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A].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27-28.
[9]丁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54-56.
[10]刘海藩.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6-38.
[11]崔友平. 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 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J] . 山东社会 科学,2009,(4)61-63.
[12]崔朝栋.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研究[J].经济经纬,2010,(3):44-46.
笔耕文化传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54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等内容。
12
下载地址:54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oc
【】最新搜索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达内tts6登陆
雷锋_图文43
砌体抹灰技术交底
简历正文最好写几页
英国研究生申请细节
半实物仿真
物流成本管理探讨
炸狼堡及游戏规则
丰满中年女人乡土小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