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9年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
孙玲玲
【摘要】: 社会分配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收入分配是否合理关系到人心项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配领域也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分配结构不合理,灰色收入愈演愈烈,分配不公充斥着分配领域,严重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对此,十六大以来的新一届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为我们正确解决分配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是,目前对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还缺乏整体、系统性,因此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的分配制度,这也是我国十六大以来党的主要分配思想之一。它是由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不具备马、恩所设想的“按劳分配”以至“按需分配”的条件,必须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按劳分配政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所有制结构决定在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实行按劳分配,又要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即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转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十六大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述,重点是解决当时我国平均主义盛行的状况,十七大提出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举措,是对我国分配制度内涵的丰富与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突出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分配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内涵,实质所在和最高层次,它体现着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性和平等性,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际体现和最终归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党中央及时调整分配策略,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转变,以公平促效率,推动整个社会良性发展。这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十七大报告的新的政策措施,也是对十六大提出的“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政策的具体贯彻实施。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伴随这一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分配现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十七大提出的新政策,进一步调整了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整了劳动报酬与资本报酬、管理报酬等生产要素报酬之间的关系,彰显了党中央对收入分配中公平的重视,是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走上中等收入者行列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也是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来。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这一新提法是对我国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党中央“藏富于民”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一举措又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上针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状况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把民生问题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围小,保障不公平现象,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分配问题,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与政策的制定也有利于具体经济政策的制定,为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法。 本文是在对党和国家关于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的文本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主要采用述评结合、文本研究与现实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逐层展开分析研究。选题上的新颖性,内容的系统性、结构的完整性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9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宁;;“分好蛋糕”关乎心理抚慰和全民福祉[J];改革;2011年07期
2 刘通尧;;我国个人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及其发展趋势剖析[J];天津经济;1995年04期
3 侯晶晶;王德峻;;地铁票价制定方法及案例[J];现代企业;2011年05期
4 张敬轩;;拖垮政权的“特供”经济[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年08期
5 张继梅;;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29期
6 宫春子;秦悦;;关于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所占比重问题的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强;;从衡量标准的角度解读当前社会分配不公[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8 马蕾;;向根源问为什么[J];汽车消费报告;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勋;;由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认识而思考的若干问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屈钺;;浅谈效率优先前提下向社会公平转折的社会分配[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屈钺;;浅谈效率优先前提下向社会公平转折的社会分配[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李成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战略性关系论纲[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5 郭黎岩;;关于消极社会迁移心理的思考——青年知识分子心态试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孙大广;;政府一定要把社会公正问题解决好[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慧玲;;劳动价值实体是市场经济社会分配的客体依据[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程建平;张龙江;;浅议地税系统存在的舞弊现象及其检查方法[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9 崔巍;;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不必降低经济增长速度[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10 贾纯金;;哲学与修为漫谈[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玉;[N];四川日报;2001年
2 梅宁华;[N];北京日报;2010年
3 廖志明;[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南辰 朱立毅;[N];中国社会报;2010年
5 ;[N];安徽经济报;2003年
6 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办主任 张志豪;[N];光华时报;2008年
7 李斌 张晓松;[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本报记者 赵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商灏;[N];华夏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车辉;[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建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祝志男;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陆诤岚;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轩志东;宏观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左凤荣;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玲玲;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井西晓;冷战以来法国共产党理论与政策的演变[D];新疆大学;2004年
3 黎文龙;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理论与政策[D];湘潭大学;2002年
4 李兰永;非正规就业:理论与政策[D];河北大学;2003年
5 李蓉研;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关于资产阶级的理论与政策[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何道勇;论社会成果公平分享的法律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潘(合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证券市场融资的综合收益:理论与政策[D];苏州大学;2002年
8 于瑾;促进我们社会公平分配的财税政策探讨[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丁巍;美国ESOPs评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天晖;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0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