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空间生产再考:从哈维到福柯

发布时间:2019-04-20 09:54
【摘要】:针对目前空间生产的研究中存在的2个潜在问题——对理论运用的简单化和理解的宽泛化,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哈维和福柯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或思想重新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哈维和福柯都对空间给予了长期关注,并发展了2种互补的、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资本、阶级和上层建筑是哈维的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的3个要素,而工具性空间、生产性空间和空间合理性则构成了福柯的空间研究的三大视角。尽管这2个视角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都强调空间生产背后的不平衡逻辑并追求主体性的解放,从而为未来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方向;最后,结合福柯对知识-权力的讨论,呼吁建立一个更为求真、自省的学术体系。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wo potenti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of space production at present-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rvey and Foucault's theory or thought of space production has been recombed. It is concluded that Harvey and Foucault have paid long-term attention to space and developed two complementary research methods which are worthy of reference. On the whole, capital, class and superstructure are the three elements of Harvey's spatial production theory frame, while instrumental space, productive space and spatial rationality constitute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Foucault's spatial research. Although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perspectives, they both emphasize the unbalanced logic behind spatial production and pursue the liberation of subjectivity, thus providing a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Finally, in the light of Foucault's discussion of knowledge-power, we ca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re truth-seeking, self-examination academic system.
【作者单位】: 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GRF)资助项目(HKBU245008、HKBU2446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65、4113074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2YJAGJW007)资助
【分类号】:F0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超;柴彦威;;城市空间的生产方法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2 石崧,宁越敏;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3 何深静;刘玉亭;;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与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10年04期

4 刘云刚;王丰龙;;城乡结合部的空间生产与黑色集群——广州M垃圾猪场的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5 吴启焰;;新自由主义城市空间重构的批判视角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6 林耿;王炼军;;全球化背景下酒吧的地方性与空间性——以广州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7 张晓虹;孙涛;;城市空间的生产——以近代上海江湾五角场地区的城市化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8 黄耿志;薛德升;;1990年以来广州市摊贩空间政治的规训机制[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9 张之沧;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刘超群;李志刚;徐江;叶嘉安;;新时期珠三角“城市区域”重构的空间分析——以跨行政边界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孙冬;;等待克拉普——试论戏剧《最后的磁带》对自我的追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蒋金龙;;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生长层次观[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8 解元勋;;福柯与苏打绿——关于权力、认同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王炳社;;后现代主义艺术思维批判[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10 王永兵;;“有意味的形式”: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叙事迷宫探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2 阎嘉;;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孙林;曾学龙;;城中村快速改造的动力机制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宇环;;农宅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变化初探及其解释——以川东和赣中地区两个案例展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马星;秦晴;;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治理:机制、障碍和对策[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毅;张京祥;;城市空间的文化生产——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7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文;唐律与礼的关系试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2 孟延春;西方绅士化与北京旧城改造[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户邑,彭小兵;城市拆迁管理过程中利益共同体的合谋行为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陈映芳;城市与市民的生活[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6 朱喜钢,周强,金俭;城市绅士化与城市更新——以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7 张应祥;蔡禾;;资本主义与城市社会变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8 吴佳;张京祥;;治道变革视野中的中国城市规划转型[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9 马学广;;城中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10 刘君德,张玉枝,刘均宇;大城市边缘区社区的分化与整合——上海真如镇个案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健刚;;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艳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静;中西方古代城市极域空间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民安;;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1期

2 范家骧,高天虹;熊彼特经济理论体系(下)[J];经济纵横;1988年07期

3 林密;;资本主义残存奥秘的解蔽之路——列斐伏尔的再生产思想简论[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11期

4 游唤民;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学习《共产党宣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S1期

5 漆光瑛;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一种分析——纪念《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170周年[J];上海经济研究;1988年01期

6 孙恩林;方生教授谈“初级阶段[J];经营与管理;1988年01期

7 八尾信光 ,何培忠;日本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10期

8 夏振坤;坚持生产力标准 发展马克思主义[J];江汉论坛;1988年11期

9 邵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J];甘肃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10 李长明;;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发展三百年感言[J];经济管理;2004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家祥;;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否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荣兆梓;;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与共时性[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3 崔长林;;论“后资本主义”的准经济社会制度——“规划经济”为何就是“后资本主义”的准经济制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程恩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怎样利用股份制[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5 卫兴华;;五十年来我国重要经济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析[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杭州市劳动保障学会课题组;;浅谈劳动价值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7 王晓升;;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和物化——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思想的批评[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户晓坤;;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洪远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述评[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秉欣;资本的一般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积极意义[N];贵州日报;2007年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卢周来;理想的社会[N];中国经营报;2008年

3 张毅攀 整理;以资本的力量推动文明进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朱柏铭;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吉林 关柏春;“非劳收入”到底是什么收入[N];北京日报;2008年

6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 丁堡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吴易风 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教授 周肇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薰华;西方经济学取代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现代世界主要经济学派(上)[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8 陈学明;今天,我们究竟如何看“劳动”[N];文汇报;2006年

9 吴友军 姜大云;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6年

10 滕泰;财富像个彷徨的美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新立;资本空间化的历程与状况[D];苏州大学;2013年

2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吕梁山;赖特的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强;论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社会化发展[D];南开大学;2009年

6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孙世强;经济人人性演化、跃进与制度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宝;资本·现代性·人[D];复旦大学;2007年

9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隋成竹;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思想与当代现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峥;马克思《资本论》时空概念逻辑与大卫哈维“时空—空间”修复理论[D];河南大学;2013年

2 郝相钦;在“铁律”的视线之外?[D];河北大学;2005年

3 李金鹏;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之比较[D];河北大学;2005年

4 王小明;沃勒斯坦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陈少娟;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轨迹及其方法论功能[D];广州大学;2007年

6 李真;消费主义批判[D];复旦大学;2008年

7 戴维;消费主义题域中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丹;从劳动异化到消费异化[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桂云;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蒋春燕;马克思商品货币关系批判理论及其启迪[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1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61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