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精英科学时代的知识生产方式——评《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at the turn of the new century,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economy is in full swing.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new social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the civilized form after the industrialized civilization have been put forward.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knowledge has become a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opera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In the broad sense, knowledge economy refers to the economic form in which knowledge is the core factor of growth. Knowledge becomes the key factor to promote employment,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分类号】:F06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彬;;陈章良答本刊记者问[J];知识经济;1999年06期
2 徐海宁;知识经济对东亚发展模式的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47期
3 叶瑞克;;知识的稀缺性分析——从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性知识生产的角度[J];消费导刊;2008年10期
4 鞠讯;;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1期
5 王光珩;邓小平与知识经济[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1999年03期
6 ;决策参考[J];江苏农村经济;1999年02期
7 钟健夫;;强势知识[J];知识经济;1999年05期
8 陈胜昌;知识经济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15期
9 杜元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运用与发展[J];福建理论学习;2000年10期
10 文翔,文海鸿;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未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毅敏;;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晓娥;;迎接知识经济 转变思想观念[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邱蓉;;知识经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宋玉华;;教育对知识经济提出挑战所面临的新课题[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5 刘树煌;;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陈希敏;;知识·知识经济·劳动价值论[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7 祖杰峰;;知识、知识经济与文化力的作用[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8 缪磊磊;阎小培;;知识经济对传统区位论的挑战[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于光远;;致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1届年会的贺信[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10 马阳;;知识经济和知识经济学[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支农;知识经济提升产业结构[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2 凡言;知识经济如何影响产业政策[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3 韩红;知识经济研究要面向社会实际[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王大珩;我所理解的知识经济[N];北京日报;2001年
5 刘培育;知识经济与创新思维[N];中国信息报;2002年
6 高伟凯;知识经济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马庆花;知识经济兴 教育科技须先行[N];发展导报;2001年
8 吕政;正确认识知识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0年
9 楼荣敏;知识经济拷问社会公德[N];文汇报;2005年
10 黄顺基;透过中关村看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N];中国信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廖萍萍;马克思的合作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鹏;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台湾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李士梅;信誉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郭岭;现代产业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赵静杰;知识资本化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英华;从科技哲学的视角考察产业革命及其发展前景[D];广西大学;2005年
2 张传香;论知识经济与精神生产力[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李为;发展幸福导向的中国知识经济[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王胜利;生产方式变革与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2年
5 李静;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D];河南大学;2009年
6 张延港;环境污染约束下的知识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09年
7 朱高鹏;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陈道武;知识经济 学习型社会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仲篪;基于传统范式的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分析模式[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武晓强;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62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6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