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成本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 importance of mine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discussed in the mine production pl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demand of human resources for mineral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and more and more seriou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resent, many mines are dug by the cost of destroying the environment for which the human is living.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quantifies the damage of the mining to the environment, transforms the ecological damage into the ecological cost,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mine project evaluation, and adds a constraint condition to the feasibility report, so that the control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source, the mining is regulated,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is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law reclam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an be realized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国电电力酒泉发电有限公司;
【分类号】:TD80;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卞正富,张国良;矿山土地复垦费用构成与成本核算[J];有色金属;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建祥,吴会江,唐立新;考虑规整性的露天矿短期生产调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樊振挥;聂乐昌;唐志鹏;王奕勘;;矿山生态恢复效益分析——以板苏锰矿生态恢复示范研究为例[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宗红;夏甸金矿倾斜中厚矿体低贫损分段崩落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周伟;露天矿矿用汽车自驱动整车提升运输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3 吴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史艳辉;夏甸金矿地压活动规律与控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2 李磊;露天矿自卸汽车整车提升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东北大学;2005年
3 曹其华;后和睦山矿体采矿方法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杜文斌;七台河矿区龙湖煤矿二采区最佳回采工艺方式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5 韩东杰;我国矿业权评估主要收益途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发光;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2 谢宏全,张光灿;煤矸石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彭建,王仰麟,陈燕飞,李卫锋,蒋依依;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陈光清,亢新刚;五道河林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及调整[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王进,陈爽,姚士谋;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6 郭洁;东北矿产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法思考[J];法学;2005年01期
7 李章大,周秋兰;矿山尾矿和煤矸石是资源重新开发前景广阔[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9期
8 陈勇;完善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屠玉麟,贺秋华,何谋军;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环境质量区划[J];贵州科学;2003年Z1期
10 陈甲斌;我国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其治理探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文章;煤矸石山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乌鲁木齐东山矿区矿山开采引起的环境岩土问题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年03期
2 严正方;;矿井技术改造过程浅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3 ;委内瑞拉已向国外投资敞开大门[J];采矿技术;1990年22期
4 张立群,,戴丽燕;矿山开采优化设计刍议[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4年01期
5 柳建勇;徐海申;刘承波;;关于开采白云鄂博矿区西矿若干问题的探讨[J];包钢科技;2007年04期
6 王秀明;;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J];采矿技术;2008年04期
7 吴亮;朱红兵;卢文波;;空气间隔装药爆破研究现状与探讨[J];工程爆破;2009年01期
8 赵光庆;;济南市中国土分局“四措施”确保矿山开采遥感监测采矿图斑实地核查[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6期
9 魏东;;从团城铁矿的开发谈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的关系[J];地质与勘探;1976年02期
10 周家云,李发斌,朱创业;四川省待复垦矿山分类及复垦对策研究[J];金属矿山;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传孝;;GPR技术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张世雄;;21世纪坚硬矿物开发技术展望[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刘保国;刘先贵;;深部开采时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的有限元模拟[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陈美山;佟越波;;矿山6(10)kV配电所技术改造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雄;曹仕平;;尾矿充填脱水工艺及排泥研究[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耿养谋;;矿山开采覆岩应力拱演化规律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耿虔;;通钢集团矿山企业生存与发展有关问题的评述[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王春宏;李汉光;;循环经济与矿业开发中的环境保护[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齐清;茅海荣;;浅谈地下矿山开采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武青山;孙蓉;张翔;王松苗;丁文红;;马脊山石灰石矿山边坡治理与设计[A];2009全国水泥矿山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庆展;矿山生态修复需展开专项行动[N];中国花卉报;2007年
2 特约记者 黄晓军 通讯员 杨子龙;凤凰重拳整治非煤矿山开采[N];团结报;2007年
3 中建;首部装饰石材露天矿山开采技术规范完成[N];中国矿业报;2008年
4 吕明华;浙江创建绿色矿山工作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记者 姬忠实;安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改善[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章力;重庆整规工作力度大[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程庆展;福建开始铅锌矿整顿[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本报通讯员 穆志莲;从技工到采矿专家[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记者 李玉亮 通讯员 李文华;我市企业首涉境外矿山开采[N];莱芜日报;2006年
10 杨学政 刘恩江;唐山矿业:把矿山建成城市“后花园”[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杨海生;矿产资源及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开发[D];中山大学;2006年
3 李贤功;中国煤矿重大瓦斯事故致因复杂性机理及其管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莫时雄;典型金属矿山岩土工程环境评价体系与预警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廖香俊;海南石碌铁矿矿区环境地球化学及环境治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6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黄志伟;无废开采评价理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谢英亮;露天矿边际品位最优化的经济分析[D];中南大学;2004年
9 曹明;矿产资源开发有序状态演化与制度变迁[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贺振伟;矿区复垦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产业转型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矿区塌陷土地复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秋实;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孙永旺;矿山开采监测中的测绘技术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夏乐;遥感技术在矿山开发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李刚;矿山开采引起的地应力变动过程及矿柱回收时可能发生的力学失稳模式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许多涛;都江堰白依庵泥岩矿山开采的地下水环境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杨X 鑫;金属矿山开采供应物流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明;基于线性规划的排岩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9 田禾;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肖海平;矿山变形监测信息系统的研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6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