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技术扩散的过程与模型:一个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9-05-08 08:23
【摘要】:技术扩散是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对扩散过程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扩散过程与网络结构的关系,以及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扩散机制,并重点评述了扩散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从宏观扩散模型、微观扩散模型和基于复杂网络的扩散模型三个方面对扩散模型进行综述,对当前技术扩散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Abstract]:Technology diffus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economic growth and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which has been deeply studied by many researche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usion proces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usion process and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diffusion process, summarizes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and emphatically reviews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diffusion,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usion process and the network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diffusion process. The diffusion model is reviewed from three aspects: macro-diffusion model, micro-diffusion model and diffusion model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2WTA4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ZDB0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7122106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0JD00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721500064)
【分类号】:F06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然斌;刘解龙;刘建江;;基于需求方企业的循环技术扩散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2 孟繁东;何明升;;采用优化的Bass模型对中国IPv4标准扩散趋势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冯云生;李建昌;;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动力因素分析[J];东吴学术;2012年01期

4 曾刚;技术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5 薛伟贤;刘骏;;基于技术扩散模型的区域“数字鸿沟”演变阶段划分[J];系统工程;2011年01期

6 万谦;董景荣;万涛;;创新特征对技术扩散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1期

7 刘超;罗洪林;王君祥;;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进程与方向[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2期

8 宋海荣;董景荣;刘超;;技术创新扩散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9 黄玮强;庄新田;;基于随机网络的创新扩散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5期

10 汪行;刘卫国;;考虑任务难度和能力差异的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曙明;;泛长三角人才培养、开发和流动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杨光飞;;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诠释:限度及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余明江;;市场化的农村反贫困机制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于士博;;基于G1法的安防产品科技创新性评价研究[J];安防科技;2011年05期

5 岳谦厚;田明;;舆论传媒、社会动员与权益博弈——1922年北京政府邮资加价风波之考察[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6 周晓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朱佳磊;曾繁荣;彭娜;;论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9 梅其君;;技术环境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10 张俊霞;韩阳;;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林梅;孙丽娟;;美、日、英中小企业创新支撑体系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顾海波;;论科技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谭龙;刘云;樊威;;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能力分析与测评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倩;纪延光;;技术经营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基于中小板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青;;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慈溪地区中小企业创新为例[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6 陈来;李雅婷;;基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规划战略[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晓晶;;编辑创新能力论——哲学视野中的编辑工作与文化再度创新[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8 朱斌;李琳;;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研究——以福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王京;;浅论技术创新中的市场结构动因[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洪亮;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富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珊;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韩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淑静;山东省畜牧业技术创新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利忠,刘思峰;技术扩散场技术扩散状态模型的理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东志;杜伟锦;;基于集群生命周期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探析[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3 张晓明,韩谨;走向“创意”产业[J];出版参考;2005年Z1期

4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企业网络体系:系统建构与结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高宜新,朱燕;网络经济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7 郑旭东;领袖群伦:唐纳德·伊利教育技术学学术思想研究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韩玉雄,李怀祖;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基于垂直创新的技术扩散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9 曾刚;技术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10 阳美燕,梁媛;我国当代新闻教育发展动力机制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朋;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更新换代产品扩散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景东;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春光;李自如;;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兼论工业园区发展的战略选择[J];求索;2008年11期

2 蓝玲;胡炜;易法敏;;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升级[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3 何立胜;汪桂霞;;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产业升级[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06期

4 丁鼎棣;;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经济学:以城市演进为例[J];求索;2008年04期

5 于永达;荣飞;;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升级与集聚优势[J];经济经纬;2009年01期

6 李宝顺;;产业升级论[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7 林敏华;;产品内分工对中国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的途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杨玲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效率机制与合法性机制的博弈[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7期

9 郭友群;封小花;;探析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的现实意义[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陈娇;;产业升级的三种不同思路研究:文献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佐友;;共同促进世界生产力的新发展——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学术观点综述[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2 马世杰;;《资本论》产业结构理论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陆晓禾;;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的“民工荒”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反思[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议;借产业升级摆脱内需困境[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中国人民大学 刘东明邋清华大学 马非;微笑曲线与产业升级[N];人民日报;2007年

3 刘英;炮响烟囱倒 整改产业兴[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李正图;培育地区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产业经济学基本知识问答[N];山西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坤民;经济学应从实践中汲取营养[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钟京 齐研;新经济:政府作为有空间[N];科技日报;2001年

8 刘茂松;论需求创造与产业创新[N];湖南日报;2000年

9 黄岩娜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国际业务部;论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N];现代物流报;2005年

10 记者 龙昊;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出炉[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齐;环境管制促进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白嘉;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西北大学;2012年

3 张文宣;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实践应用[D];西北大学;2008年

4 戴群;垄断竞争产业升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高燕;基于信息化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7 陈晓涛;产业演进论[D];四川大学;2007年

8 江海燕;以公平看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溪若;我国产业内贸易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2 陈旭;产业内贸易与产业升级互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礼堂;政府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09年

4 张红松;产业升级、不完全信息和产能过剩[D];北京大学;2008年

5 宋志芳;产业升级的环境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周毅博;价值链模块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潘毅刚;国际直接投资下产业国际转移规律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8 黄登春;供给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9 王飞;技术进步与产业嬗变互动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志云;‘内生式’低壁垒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的运行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1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71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