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经济实验对社会偏好识别的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9-05-11 06:19
【摘要】:实验经济学在分配方面观察到了大量相对经典理性假设的偏离行为,并总结认为这些"公平行为"受到了若干不同性质的社会性偏好的影响。本文将社会偏好的种类分为关心结果的分配性偏好和关心行为背后意图的互惠偏好两大类,然后从经典实验中行为背后的偏好识别问题出发,总结近年来实验研究的相关发现。这些发现可以为企业和社会治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Abstract]:In the aspect of distribution, a large number of deviation behaviors relative to classical rational assumptions have been observed in experimental economics,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se "fair behaviors" are affected by some different social preferences. In this paper, the types of social preference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distribution preference of concern results and the reciprocity preference of intention behind concern behavior, and then, starting from the preference recognition problem behind behavior in classical experiments, the related finding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re summarized. These findings can provide some new ideas for corporate and soci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分类号】:F06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叶烽;周业安;宋紫峰;;人们关注的是分配动机还是分配结果?——最后通牒实验视角下两种公平观的考察[J];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良书;;利他行为及其经济学意义——兼与叶航等探讨[J];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2 史砚湄;;经济利他主义界说[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程民选;;信用主体:自利与利他的对立统一[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4 王覃刚;冀红梅;;利他行为、社会资本与制度演化[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5 陈礼勇;;利己与利他行为浅述——基于非理性均衡点对利己和利他行为变动的理论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6 刘金阁;王志强;;“经济人”自利和利他行为的一种新综合[J];消费导刊;2009年17期

7 董志强;;不平等、拒绝行为与效率[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范昌年;;关于公平及其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认识[J];理论建设;2006年03期

9 陈琦;;合作如何可能:一个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1年S3期

10 唐俊;王翊;陈根;;基于脑神经系统的利他行为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董志强;;纯粹利己主义反思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二重性[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3 刘超;卢泰宏;李伟伟;;中国老年人基于血缘关系的利他性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与营销诠释[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邓春玲;;论经济学中的人——经济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曾国安;;论市场经济的性质[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6 许光;;从福利主义到非福利主义的转折——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带来的困惑与拓展[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戴玲;罗燕婷;;对“经济人”假设发展的反思——兼论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王晓文;魏建;;惠研究的实验经济学进展与应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叶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实验表明社会偏好可外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马宁秀;平等 互惠 共赢 共存 经济全球化的新思路[N];国际商报;200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关于人的经济秉性的科学依据问题的探索[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教授 周其仁;恻隐之心的经济学[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陈克艰(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让市场最充分地发挥作用[N];文汇报;2001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双重经济秉性人”论纲[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海军潜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刘炳福;“斯密难题”与市场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梁小民;做蛋糕中的公正[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梁小民;计划经济下的分配制度好吗?[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蔡继明;效率优先与兼顾平等[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叶烽;社会偏好的检验:一个超越经济人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晓义;社会偏好与不完备市场的治理[D];南开大学;2009年

3 王覃刚;制度演化:政府型强互惠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姗伊;经济人的行为动机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5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6 时继锋;“斯密问题”与和谐社会人的构建[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华开;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时敏;信任基本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刘佳;社会资本理论建构及其经济学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杨未昌;经济人偏好解析[D];湘潭大学;2008年

5 速继明;经济利他主义与理性经济人教条的现实困境[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4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74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