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与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可持续性的思考
[Abstract]: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China relies on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force to suppor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premise of its continuous play is that the labor elements can be supplement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is premise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labor force in Marx's wage theory. With the relative decline of wage level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labor force contraction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from all levels, if this problem can not be solved in a timely manner.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undamentally unsustainabl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091.91;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勋;价值曲线的时代变化和产业价值链竞争[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2 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2003年01期
3 李小萌;忻展红;;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对加速产业增长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幼文;价值增值在国际贸易中的普遍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5 彼得·沃尔!澳,王耀中,肖筱娟;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国外财经;1995年02期
6 盛军锋,胡秋华;知识经济·产业结构·比较优势[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周小洪;竞争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创造[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孙玉娟;高秀春;王金增;;基于产业转移效应下的产业竞争力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刘宁宁;沈正平;简晓彬;;区域产业联动的主要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08年31期
10 张弛;知识经济时代的比较优势[J];价格与市场;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黄桂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3 韦伟;;经济增长与企业组织创新[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4 林毅夫;;中国经济转型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5 郑焱焱;;体育资源全球流动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邵帅;杨莉莉;齐中英;;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孙永平;;资源的“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
本文编号:2484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8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