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在国际传媒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
[Abstract]:In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production and trade, the essence of media product consumption is the spiritual consumption of value recognition. In the consumption of consumer goods voluntarily, it gets the spiritual and spiritual satisfaction, and realizes the optimal acceptance of a country's media products. From this esse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six types of consump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combing its logical relationship, demonstrat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onsumption in the general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media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
【基金】:云南省院省校合作课题项目(SYSX201107) 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QN201132)
【分类号】:F014.5;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建中;;正确认识文化产品的二重性[J];学习与思考;1996年05期
2 史方倩;;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效益[J];前沿;2011年04期
3 宁军明;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与精神文化产品供给[J];消费经济;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张鹏飞;;论新生代女性文学的审美情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张倩;;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马娣子;后现代的城市文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徐晓峰;刘君;;品牌的文化底蕴[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邓颢;娱乐化浪潮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刘朝君;论约翰·契弗笔下的“中产阶级的危机”[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长印;文化产业: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J];城市问题;1997年03期
2 樊建模;我国体育消费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问题;1997年04期
3 尹世杰;切实加强对精神文化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思屈;广告符号与消费的二元结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马希顺;;新闻写作中逻辑关系漫谈[J];新闻窗;2007年05期
3 石莉萍;苏朝勃;;国际传媒并购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郭薇薇;;消费的娱乐与审美的娱乐——对电视娱乐节目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1期
5 郭懿琳;;娱乐产业如何消费大众——以美国真人秀“舞林争霸”(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为例[J];魅力中国;2010年10期
6 傅恩林;;从逻辑关系看新闻标题的制作[J];新闻传播;1998年03期
7 何晶;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审视恐怖主义[J];国际新闻界;2003年04期
8 金冠军,郑涵,孙绍谊;制度转型与政策冲突:当前国际传媒发展的基本点[J];现代传播;2005年04期
9 孙宝祥,颜家水;论传媒产品消费的排他性[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许贵元;;涉及日常消费的报道当慎[J];新闻战线;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钱捍;;拍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兼谈《大众日报》的专题摄影[A];第四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1996年
2 王艳频;;串词在“说新闻”语篇中的衔接特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全心;电视新闻节目串联词写作要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袁家权;浅谈新闻图片版面的价值观[N];江淮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晓;“掘地三尺”挖到真正的新闻[N];四川日报;2006年
4 于泳;组合报道:深度报道的另一种尝试[N];中华新闻报;2006年
5 中央电视台 王亚民;浅谈《百姓纪事》的几点创作体会[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张志安 瞿旭晟;报道那些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题材[N];中华新闻报;2005年
7 吴文锋;“三贴近”是原则更是方法论[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刘建军;试析如何增强党报亲和力[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杨冶青;新闻评论的取舍原则[N];甘肃日报;2007年
10 潭广;把握导向 贴近百姓 壮大产业[N];湘潭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燕燕;网络电视的互动及其媒介文化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母华;中国网络电视媒介内容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马晓莺;手机文化的深度解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蔷;电视新闻传播模式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柏桦;广告的“她”与“她”[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健;从女性受众到女性文化消费[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余俊;论广告公信力的评估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吴明华;英文社论语篇连贯性策略的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锐;人民网奥运频道改版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陈娜;品牌信息传播模型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6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8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