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葛兰西学派及其批评
[Abstract]:Chinese scholars have real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Neo-Gramsci School to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ents on it, they try to use this theory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national strategy, but in discussing the academic limitations of the New Gramsci School and the reasons why it has been questioned and criticized by other schools, It is not fully discussed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New Gramsci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ramsci concept and its transcendence to the mainstream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robes into the tension problems presented by the New Gramsci School from many dimensions. And then think about the future research agenda of the New Gramsci School,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ese scholars to examine the New Gramsci School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better explore the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strategy and regional strategy and other practical issue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央编译局;
【基金】: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资助的课题,中央财经大学“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0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亮,陈刚;试析葛兰西的全球治理思想[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王金福;超越人道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从马克思历史观的发展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性质[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4期
3 王金福;“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徐圻;评葛兰西用“实践一元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所作的阐释[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5 胡启勇;试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张秀琴;哲学、“实践”与“霸权”:柯尔施和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马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发展轨迹述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胡存之;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悖论的人学批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王金福;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何在[J];吉安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10 段忠桥;试析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逻辑矛盾[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昕炜;;葛兰西对“感性的人的活动”的阐释[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4 赵海英;论主体性的历史生成[D];吉林大学;2005年
5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俊文;社会存在本体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周启杰;历史:一种反思性的文化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质颖;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性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兼对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01年
2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4 韩小敬;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何q,
本文编号:2495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9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