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稳定性研究——以我国路桥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9-06-10 08:15
【摘要】:产业链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而产业链中附加价值所呈现的"两端高、中间低"的特征,常常会带来产业链内部利益分配机制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产业链的稳定性,导致产业链出现波动或中断。基于共生理论的可选择并联耦合模式,可以通过增加模块内企业单元数目、不断深化产业分工和信息交互共享平台的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产业链中企业链条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产业链的内部和谐,提高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从而确保产业链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Abstract]:Whether the industrial chain is stable or not directly affect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related industries. The added value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t both ends and low in the middle", which often brings about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l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which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leads to the fluctuation or interrup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he optional parallel coupling mode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can deepen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of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sharing platform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 units in the module.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benefit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chain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realize the internal harmony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so a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system.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2 邵昶;李健;;产业链“波粒二象性”研究——论产业链的特性、结构及其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3 于成学;武春友;;基于共生理论的低碳生态产业链多元稳定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1期

2 戴孝悌;;产业链视域中的日本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3 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4 张卫国;;我国体育产业价值创造系统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王萌;周言;朱建明;;黑客产业链形成与演化的分析[J];保密科学技术;2011年06期

6 卢中华;李岳云;;基于发展能力的工业园区产业链构建分析——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8期

7 曹群;姜振寰;;产业链的内涵及特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8 张晖;张德生;;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魏素宝;;从产业链整合角度分析企业的行为——以盛大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吕韬;曹有挥;陈雯;吴威;;区域服务业时空演化的动力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温晓丽;;沈阳世界级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链的培育[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沈丽珍;顾朝林;章光日;陈香;;基于产业链理论的工业区用地功能组织方法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欧朝敏;李杨;李景保;;长沙县文化产业基地的产业链构建[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侯远志;张燕君;;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互动发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侯远志;张燕君;;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互动发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欧朝敏;李杨;李景保;;长沙县文化产业基地的产业链构建[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7 袁景玉;史志伟;徐卓茂;唐春娥;张妍;;区域性城市照明产业链分析[A];理性照明 让生活更美好——2011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天津)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峰;中国茧丝绸产业链纵向合作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董军;企业集团物流网络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玉梅;面向产业链的协同产品开发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邵昶;营销渠道成员间知识共享对渠道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丽敏;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孔鹏志;我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核算与循环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志坦;产业链视角下发电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杰;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浙江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机制及对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段岁荣;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海峰;中国TD-SCDMA产业内企业间协同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耀中;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朱灵艳;中国电视内容产业链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利芬;产业链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阳陈;力诺集团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饶波;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四川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许优美;天津市产业链及其演化趋势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付芳;河北省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补贴政策效果评估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燕;阮平南;;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海舰,聂辉华;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8期

3 齐东平;中间性组织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功能[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4 李海舰,原磊;论无边界企业[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5 徐宏玲;李双海;;价值链形态演变与模块化组织协调[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6 张文松;郭广珍;;企业网络与企业边界理论[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2期

7 王雎;;跨组织资源与企业合作:基于关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8 洪勇;苏敬勤;;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9 肖忠东,孙林岩,吕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10 蔡继荣;郭春梅;;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边界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冬玲;梁瑞生;孙长青;;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共生机制的构建[J];中国商贸;2010年06期

2 陈惠敏;鄢志武;林莉;;基于共生理论的郑汴洛旅游资源整合可行性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3 陈杰;;社区银行共生系统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构想[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3期

4 陈晓春;谭娟;胡扬名;;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行政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5 丁艳平;李向农;;基于共生理论的西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10期

6 吴国华;马时春;;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园区发展策略研究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2期

7 杨青;单雪雨;;基于共生理论的创业投资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10期

8 马亮;马颖;;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9 肖东生;石青;;基于共生理论在湖南3+5城市群经济一体化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01期

10 弓志刚;杨琛丽;;基于共生理论的休闲产业发展理论框架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章;王超;;用农村知识化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玮;;电影全产业链的发展路径与京津冀互动实践——以中国电影集团为个案[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慧斌;章建华;;充分利用桑芽 延伸蚕桑产业链 走蚕业发展新路[A];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余大为;;浅论淮北矿业循环经济模式与特点[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光华;王怀明;;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6 惠兴辉;;中国蜂产品产业链战略模式初探[A];“蜂之巢”2010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武汉)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光华;唐子n,

本文编号:2496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96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