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系统DEA模型的技术创新绩效省际比较研究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1两系统多主体的技术创新系统概念模型Fig.1Thetwo-systemmulti-agentsconceptualmodel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system如图1所示,本研究将分别测定各省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效率,进而给出研发系统效率,其次测定生产应用系统效率,最终给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效率.通过分别测定研发效率和应用效率以及研发阶段不同研发主体的研发效率,可以将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进一步分解到各个阶段和主体,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较低的省份寻找效率不高的症结所在.1.2指标选择研发系统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组成.综合Ahuja和Katila[6]以及柳卸林和陈璐[7]的研究可以得出,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活动投入,本文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3个主体的研发经费支出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作为该地区各创新主体研发活动财力和人力投入的测算指标.研发系统的产出指标选择则与投入指标选择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原因在于不同的研发主体其研发侧重点和追求的产出品性质不同.除了专利申请数可以作为衡量三者研发产出的共同指标外,各主体研发产出指标选择应根据产出成果的不同加以区别.对于高校来说,作为研发主体,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创造新知识和进行应用开发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使用论文发表数作为反映其创造新知识能力的指标,以研发成果应用项目数作为反映其应用开发成果的指标.科研机构和高校功能相似,但其更侧重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科技活动课题数应作为专利申请数以外体现其研发产出的重要指标.企业研发成果的主要体现就是专利申请数,不再增加其他指标.生产应用阶段的实现主体为企业,其主要功能是将研发成果应用于生产.本文使用企业其他技术活动经费、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目两个?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鐮屎陀τ眯鐮实墓婺Pб胬纯矗嘞蠖?数中、西部省市两个阶段的规模效益均为递增.3.2各地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效率比较表2中给出了2008年我国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研发效率和应用效率的效率值.研发效率和应用效率是对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效率评价.效率值为1,表明该评价单元是有效的,可以作为其他省市学习和改进的基准;效率值处于0.5~1,说明效率较高;效率值处于0~0.5,说明效率低下.从研发和生产应用两阶段效率值来看(以产出导向为例),各地在研发和生产应用阶段表现各异.为方便观测,构建了两阶段效率二维分布图(见图2).图2两阶段效率二维分布图Fig.2Twodimensionaldistributionmapsforefficiencyoftwostages根据研发效率值和应用效率值是否超过0.5,我们将31个省市分为4大类:低开发低应用型(A区域)、低开发高应用型(B区域)、高开发高应用型(C区域)和高开发低应用型(D区域).观察发现,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仅有三分之一地区处于高开发高应用型区域;研发效率不高成为众多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障碍,超过六成地区研发效率处于低效率区间,仅广东一省研发效率表现为有效;多数地区生产应用效率较高,且生产应用效率较低的地区集中在东北及中西部地区,其中甘肃是唯一一个高开发低应用型的地区.3.3各省研发阶段各主体研发效率比较研发系统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组成,三者的效率共同决定了各省市的研发效率,表3给出了各省市研发系统中不同主体的效率值.观察表3,效率值为1则表明该评价单元是有效的,可以作为其他地区该创新主体学习和改进的基准;效率值处于0.5~1,效率较高;效率值处于0~0.5,则效率低下.规模效益指标的设定则进一步为无效评价单元的改进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以江苏省为例,该省研发系统中高校的研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产业链视角的中国自主创新路径研究”(09BJL009)
【分类号】:F06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新力;;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2 郭磊;刘志迎;周志翔;;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1期
3 虞晓芬,李正卫,池仁勇,施鸣炜;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现状与原因[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4 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5 柳卸林,陈璐;我国工业的R&D与创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6 官建成,余进;基于DEA的国家创新能力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3期
7 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士博;;基于G1法的安防产品科技创新性评价研究[J];安防科技;2011年05期
2 周晓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朱佳磊;曾繁荣;彭娜;;论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梅其君;;技术环境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5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黄永兴;张国庆;;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孟昆;;论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政策与措施[J];北方经济;2007年14期
9 陈海秋;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邓晓丹;;试论技术创新战略取向的根本性转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林梅;孙丽娟;;美、日、英中小企业创新支撑体系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顾海波;;论科技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谭龙;刘云;樊威;;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能力分析与测评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倩;纪延光;;技术经营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基于中小板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青;;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慈溪地区中小企业创新为例[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7 罗亚非;;我国中部六省和京、沪、粤区域技术创新绩效比较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李晓晶;;编辑创新能力论——哲学视野中的编辑工作与文化再度创新[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9 王京;;浅论技术创新中的市场结构动因[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令狐克波;企业创新网络配置模式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珊;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淑静;山东省畜牧业技术创新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戴宁;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许长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分析[J];财经研究;1996年03期
3 姚伟峰,何枫;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研究:贸易和FDI,谁更有效?[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4 陈光,王永杰;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5 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6 吴育华,李从东;DEA方法与生产函数法的比较[J];系统工程;1995年03期
7 王小雨,宇尘;印度的科学技术[J];国外科技动态;1996年09期
8 池仁勇;;企业技术创新案例[J];经济管理;1999年06期
9 胡恩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J];经济管理;2002年10期
10 郑健壮,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动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跃平;方雯;;发展循环经济与倡导伦理化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2006年01期
2 吴敏;;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05期
3 周寄中;张黎;汤超颖;;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联动与效应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5期
4 王玖河;郑海明;安军玲;;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研究——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9期
5 王艳丽;刘传哲;;基于技术创新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3期
6 徐建军;;我国技术创新中的资金支持效应——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7 梁越;;浅议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新学术;2006年01期
8 谢婷;;高耗能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绩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9期
9 张苏;高伟;;合作与技术创新——实证研究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年04期
10 张瑞丽;孙长峰;;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楚海涛;;关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专利代理机构定位与作用的探讨[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计红胜;擎起技术创新之旗[N];中国航空报;2000年
2 记者 高静 通讯员 赵强 刘军杰;全市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创新成效显著[N];廊坊日报;2009年
3 许风顺;镇江新区自主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N];镇江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倩倩 通讯员 胡珊珊;为创新威海打造强力“引擎”[N];威海日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吕建东;四大专利产品打造宏业生化行业“领头羊”地位[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杜吟 孙中杰;构建制度“链条” 防范执法风险[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黄伟;江苏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八[N];新华日报;2010年
8 宁可;宁波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助力企业技术创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新财;现代生物技术研发网络的管理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任慧;知识联盟运行绩效的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任世科;政府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作用机理及影响路径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付智;江西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姜雨;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适配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方利;基于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奚晨弗;我国企业创新的技术推动动力模式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4 王春雷;埃尔赫南·赫尔普曼经济理论述评[D];云南大学;2011年
5 曹菊菊;中小城市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李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沈凤君;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黄舜;基于过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吴文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10 杨美玲;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5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1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