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对程恩富、马艳理论的数理分析与评述

发布时间:2019-08-01 13:06
【摘要】: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虽然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但是却没有实质性进展。程恩富教授和马艳教授在扬弃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并证明了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呈现多种关系的可能性,特别是成正比的存在性。不仅如此,他们在分析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过程中创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得到了程马定理。这一分析框架开辟了一条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效途径。对该论文作数理分析表明,该论文是自封闭的,即在论文的假设下,其主要结论是正确的。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 commodity value and labor productivity is a basic problem in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Although the issue has been controversial for a long time, there has been no substantial progress. Professor Cheng Enfu and Professor Ma Yan developed Marx's theory on the basis of abandoning the traditional point of view, and put forward and proved the possibility of various relations between unit commodity value and labor productivity, especially the existence of proportional proportion. Not only that, they create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 commodity value and labor productivity, and obtained Cheng Ma theorem on the basis of this framework. This analytical framework opens up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Marx's theory of labor value.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paper is self-closed, that i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the paper, its main conclusions are correct.
【作者单位】: 广州市委党校;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艳,程恩富;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J];财经研究;2002年10期

2 蔡继明;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3 林岗;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问题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5年07期

4 程恩富;;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孟捷;;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新;;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2 许光伟;;人力资本、企业家与价值决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企业视角剖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6期

3 毛欣欣,王广利;正确认识马克思的价值本质理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余静;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哲学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郭小鲁;当前我国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庸俗化倾向[J];江汉论坛;2002年09期

6 肖殿荒;目前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江汉论坛;2003年05期

7 程恩富,汪桂进;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J];经济经纬;2003年05期

8 肖殿荒;劳动价值论面临的第三大难题与出路[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9 王舒;资源约束下的要素分配与分配矛盾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1期

10 李振国;论按贡献分配[J];经济学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顾钰民;;评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两种思路[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何宇;;“价值总量之谜”再解[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倪红珍;基于绿色核算的水资源价值与价格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丁永洙;非国有经济对韩商在中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3 谷红欣;中国当代收入分配思想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张力;我国公务员工资收入决定机制转换[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高前善;相对业绩、管理贡献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D];复旦大学;2007年

6 唐晓东;投资视角下城市公用企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鹏侠;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文莉;基于资本运动矛盾与平衡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石新;关于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曾世宏;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劳动价值论及其发展与应用[D];苏州大学;2003年

3 孙爽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伟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郑玉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对策[D];清华大学;2004年

6 孙英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伦理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孔美龄;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政府影响状态评价模型的构建及运用[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卫娟;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程恩富;科学地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兼立“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J];财经研究;2001年11期

2 马艳,程恩富;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J];财经研究;2002年10期

3 程恩富,顾钰民;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拓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4 周肇光;关于资源有限与需求无限假设的理性分析[J];经济问题;2004年02期

5 谷书堂,蔡继明;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经济学家;1989年02期

6 马艳;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之争的探讨[J];学术月刊;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春芳;关于劳动生产率影响商品价值量问题的再思考[J];攀登;2004年03期

2 徐开金,殷如宏;关于劳动生产率影响商品价值量问题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7期

3 徐开金,殷如宏;关于劳动生产率影响商品价值量问题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朱殊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对程恩富、马艳理论的数理分析与评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5期

5 王淑芳;“商品价值量”原理重点问题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段丽玲;劳动生产率理论的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7 崔义成,於全收,李爱明;市场价值——劳动价值理论深化认识的一把钥匙(上)[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党建德;;试论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J];理论学刊;2008年12期

10 李骏阳;时间经济初探[J];浙江学刊;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世祯;;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茂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朱殊洋;;基于马克思框架的考察:工资增长战略的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马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假定条件的现代修正及理论创新——基于劳动条件假定的分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5 程恩富;汪桂进;;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卫兴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7 任治君;;价值计量方法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范嘉;;论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9 肖灼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10 谷书堂;王璐;;价值创造、产品分配和剥削关系的嬗变[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佶;问题的核心:劳动生产率[N];国际金融报;2002年

2 罗润东 赵明(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关注劳动生产率[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陆铭;何时不用“衬衫换飞机”?[N];解放日报;2006年

4 晓亮;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深圳特区报;2005年

5 清议;借产业升级摆脱内需困境[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张宇燕;解读新经济[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7 徐滇庆;谁有竞争力谁就是狼[N];证券时报;2001年

8 傅勇;如何才能阻止鸡的死亡?[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卫兴华;经营管理和科技工作同样是劳动[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小文;理论课堂[N];中国财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郑文范;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D];东北大学;2001年

3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5 鲁保林;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与现实[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张车伟;营养、健康与效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赵春艳;价值源泉与价值量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8 王练文;公共养老金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践与政策研讨[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春艳;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联机理及转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许崴;商品差异化与社会福利增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叶环;全球化背景下对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7年

2 郭玉娇;产业集聚、基础设施与城市生产率[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用芳;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高等职业教育[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美莹;希克斯关于市场经济兴起条件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建国;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邢华彬;论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与现实[D];南开大学;2011年

7 王成成;技术进步引致山东省人力资本形成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8 焦芳;知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范冬梅;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云芳;《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1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21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0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