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沙漏型初次分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我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8 01:16
【摘要】:当前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变动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整。采取何种产业政策以扭转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测算了当前我国沙漏型初次分配的产业结构,构建按要素主体分类的增加值基准分工率核算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对初次分配结构的影响机制给出了经济学解释,并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单位产业增加值会通过"累积效应"、"溢出效应"和"汲取效应"在产业间进行重新分配,最终导致劳动报酬占比的产业差异。文章认为,鼓励发展高"溢出效应"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效扭转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趋势,并最终实现理想的结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研究”(项目编号:07&ZD04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结构升级与经济体制转型中我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JJD790050)
【分类号】:F014.4;F224;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付秀;余晖;;我国行政性垄断的危害——市场势力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0期

2 郑志国;;中国企业利润侵蚀工资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3 翁杰;周礼;;中国工业企业利益分配格局快速变动的原因分析:1997—2007[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9期

4 余典范;干春晖;郑若谷;;中国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5 范从来;张中锦;;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过程中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基于产业与部门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6 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7 安体富;蒋震;;对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分配份额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25期

8 毕先萍,简新华;论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J];经济评论;2002年04期

9 陈体标;;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7年04期

10 徐现祥;王海港;;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吕国忱;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调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4 周端明;刘军明;;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洪功翔;丁媛;;安徽国有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7 王知桂,杨强;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分析[J];北方论丛;1998年04期

8 张连城;韩蓓;;北京地区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长阶段性特点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赵桂芝;;中国税收对居民收入差距分类分层调节效应研究——基于城镇居民视角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安铁通;;管理劳动:价值创造及财富分配[J];商业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少安;陈屹立;;收入分配不公、国民教育与中国的犯罪率:1978—2005[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超;;超金融化与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具体劳动分配与金融资本分配的维度[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王德章;杜会永;;消费需求变化与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岳阳;;十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盲点与对策[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顺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阮艺华;;财政分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邵长勇;中国种子出口贸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桂彬翔;湖南省电力自然垄断的社会福利损失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9 康艳芳;基于多元统计的湖北省企业数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筠;建立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2 安体富;;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问题·改革建议[J];财政研究;2007年01期

3 安体富;;民生财政: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转折[J];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05期

4 肖文;周明海;;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结构因素——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的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3期

5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6 金碚;李钢;;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1期

7 郑玉歆;李玉红;;工业新增利润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2期

8 郑志国;;中国企业利润侵蚀工资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9 金碚;;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10 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晓静;;基于社会核算矩阵乘数的中国产业、居民相对收入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平生;[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敬前;丛林;林青松;;福建产业资本内含型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1期

2 霍景东;夏杰长;;科研开发与经济增长——兼论科研开发的溢出效应[J];经济与管理;2006年01期

3 赵克杰;刘传哲;;产业技术进步溢出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4 李群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0年16期

5 刘重力;刘安军;邵敏;;开发区对区外母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6 黄静波,付建;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7 周燕;齐中英;;基于行业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年09期

8 周新苗;;国际技术外溢对我国工业部门R&D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国际技术外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之二[J];生产力研究;2006年06期

9 孙班军;朱燕空;薛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10 喻世友,史卫,林敏;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渠道研究[J];世界经济;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志军;李帅;舒雷;刘汪卉尧;;基于Haar小波的沪港股市异常波动溢出效应研究[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万s,

本文编号:2543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3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