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超网络视角下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代谢均衡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2 05:29
【摘要】:为了优化产业生态系统的资源代谢过程,构建了一个以资源为网络流,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主体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超网络模型。基于各类主体的行为特征,得到了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代谢的均衡状态,并分析了系统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品环境费用、环境补贴等参数对均衡状态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临沂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我国产业生态经济系统优化及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ZD207;项目负责人:王文平)成果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资源嵌入—流动—聚合网络重构的蜕变期企业转型研究”(项目编号:71172044;项目负责人:王文平)成果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生态活动网络共生优化的迁移集群绿色重建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273047;项目负责人:王文平)成果之一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面向蜕变期企业转型的活动网络建模与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0092110039;项目负责人:王文平)成果之一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势研究”(项目编号:2011ZDAXM009;项目负责人:王文平)成果之一
【分类号】:F224;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邓可祝;;环境补贴研究[J];特区经济;2007年05期

2 杨翠红,陈锡康;综合环境费用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3 张铁柱,刘志勇,滕春贤,胡运权;多商品流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4 武春友,邓华,段宁;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5 施晓清;;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生态管理理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6 张力小;胡秋红;;城市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研究述评——兼论资源代谢的内涵与研究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鹏举;纪传伟;张艳芳;;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优劣势条件与途径分析——以东莞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5期

2 杜朴;赵涛;;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工业共生网络的信息集成化方案研究——以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萌;胡军;;工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综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曲丽丽;田国双;;林业生态产业链的运行过程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娄美珍;俞国方;;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6 李健;康懿;;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模糊物元贴近度评价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7 张弟;郗永勤;;邵武市循环型精细化工园区的构建[J];能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8 宣金钊;张纪会;张海滨;;电力供应链的超网络模型与均衡分析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年01期

9 杨广芬;;由零售商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超网络优化[J];系统工程;2009年06期

10 杜朴;赵涛;;蒙西集团工业共生网络供应链信息集成化管理[J];工业工程;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翟秀红;;行政补贴的法律规制探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雷延军;李向阳;;基于风险与双渠道的全球供应链“超网络”均衡优化模型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兵;张小平;;回收再制造下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昕瑞;王恒山;杨嘉勤;;供应链网络的价值增值均衡问题研究[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田晓刚;谢强;方自力;王蒙;;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与展望[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岩;胡劲松;孙浩;张桂涛;;具有模糊需求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温锋华;刘晓斌;;产业生态学视角下的半干旱地区生态文化创新城规划探讨[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董颖;企业生态创新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曲丽丽;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机理与拓展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蒋爱华;泛(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蔡仲秋;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陈兆波;基于资源配置的供应链竞争模型与合作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孙晓伟;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成因及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淼;WTO规则对低碳经济的约束与激励[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罗柳红;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稳定性与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士琴;生态产业链网络均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广振;具有随机需求的多商品流多准则供应链网络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康;基于受灾点需求动态变化的多阶段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瞿庆玲;工业园产业共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黄瑾;产业生态视角下能值分析方法的运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赖加福;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杨春梅;连续型供应链网络问题的数值方法[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翠;随机需求下闭环供应链定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张帆;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链网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张琰;农产品环境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文洪,刘益民,黄向,胡玉佳;深圳城市系统代谢的变化与废物生成效应[J];城市问题;2003年01期

2 蔡九菊;王建军;陆钟武;殷瑞钰;;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3 蒋小红;欧共体反补贴立法与实践[J];法学评论;2003年01期

4 王灵梅,张金屯;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工业发展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3年07期

5 段宁;谢海燕;秦福;;我国半导体工业的产品代谢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6 刘毅;陈吉宁;;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环境科学;2006年08期

7 徐一剑,张天柱,石磊,陈吉宁;贵阳市物质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8 徐一剑;张天柱;;基于三维物质投入产出表的区域物质流分析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顾江;生态系统稳定性统计模型分析运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10 楼园,赵红;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及非生物环境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兆华;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仁会;;开的产业生态系统最优产业单链的搜寻[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02期

2 李云燕;;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与管理方法[J];生态环境;2008年04期

3 向来生;张纯东;孙磊;李彩芳;;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合作博弈法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郭莉;苏敬勤;徐大伟;;基于哈肯模型的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11期

5 王新纯;于渤;;产业生态系统的废物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6 郭颖;胡山鹰;李有润;陈定江;朱兵;;甜高粱乙醇产业生态系统优化与效益分析[J];现代化工;2008年10期

7 郭京福;毛海军;王建斌;;产业生态系统的特性与实施对策[J];学术交流;2010年09期

8 兰天;向来生;;循环经济与煤矿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现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9 周桂荣;蒋素领;;区际间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合作机制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傅沂;隋广军;;生态管理的产业生态基础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汉江;李海霞;;构建和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2 武慧君;;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宝荣;张慧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探讨[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彭涛;吴文良;;绿色GDP核算:低碳发展背景下的再研究与再讨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李文华;张壬午;;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误区与整合途径[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雪锋;张卫东;;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和稳定性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李洪远;丁晓;;基于能值分析法的滨海湿地不同产业模式效益评估[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许为义;周元祥;崔康平;;产业生态化是提升安徽经济质量的必由之路[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柳钦;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2 SAP中国区总裁 萧洁云;需下大力培育高端人才[N];中国电子报;2010年

3 谈李;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企业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董馨;“精”做文章 “细”抓落实[N];长春日报;2010年

5 高少华;云计算标准缺失阻碍“云”起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江苏省无锡市环保局 崔凤山;运用唯物主义搞好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CUBN 记者 陈文喜 丁荣兵;争夺地产商 地板企业决战全装修时代[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8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 贾晓辉 游ml 常芬芬;从iPhone看苹果的知识产权经营之道[N];人民邮电;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价及仿真[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王艳丽;纺织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D];东华大学;2012年

3 鲍丽洁;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攀;复合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评价和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余平;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6 刘巧绒;涉农中小企业集群生态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雪梅;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姚洪权;多模式下水泥流通加工中心选址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甘蜜;供应链超网络设计—界定、模型和算法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欲非;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向丽;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2 占李桢;基于演化博弈的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张慧;基于产业生态理论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4 杨广芬;基于变分不等式的闭环供应链超网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王薇薇;区域产业生态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河海大学;2007年

6 李晓强;基于变分不等式的电子商务供应链超网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薛雷;逆向物流超网络优化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程静跃;舟山群岛发展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王海超;绿色物流的回收供应链超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孙博;典型矿区生态产业共生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7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7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