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小企业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110)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8C20018) 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G0809107005521)
【分类号】:F061.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年10期
2 戚桂杰;张伟;;基于NK模型的知识联盟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中政府作用的探讨[J];情报科学;2007年09期
3 杨雪莱;许传华;吴少新;;基于NK模型的金融生态优化解析[J];中州学刊;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胜钢;胡春燕;王龙伟;;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年02期
2 但斌;胡军;张旭梅;;产业集群环境下中小企业基于B2B平台的联合JIT采购[J];工业工程;2010年01期
3 吴松强;石岿然;郑垂勇;;产业集群核心能力培育——基于核心企业技术联盟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4 胡俊峰;;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展望——基于文献的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2期
5 王会龙;池仁勇;;浙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跨区域重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1期
6 谭劲松;何铮;;集群研究文献综述及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7 朱小斌;林庆;;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演化差异——基于浙江绍兴纺织业集群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8 周新苗;冷军;;后危机时代经济结构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年05期
9 程聪;谢洪明;李金刚;;供应商网络关系、网络结构与结点活性——美的空调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年04期
10 李思慧;赵曙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与企业创新[J];当代财经;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文;赵炎;;复杂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效应研究——一个整合社会资本与结构洞的视角[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二玲;李小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的结构特性及其区域效应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程惠霞;;金融生态优化中的监管目标及其两重权衡[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范群林;邵云飞;;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四川新都家具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姜宏;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及集聚区建设[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浩军;搜索优势与转移问题:弱联系、结构洞和网络多样性对创新的曲线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德富;我国中小企业利基战略、调节因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汤临佳;企业集群适应能力演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黄纯;基于焦点企业的集群风险传导与扩散研究:自组织行为的视角[D];浙江大学;2012年
8 陈公海;企业研发团队非正式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郭晖;新疆农村金融生态评价与优化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毛文静;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春燕;企业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国际化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义豪;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戈菲;职业经理人控制权与薪酬激励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沈月华;集群核心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凯;温州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6 刘岩;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姜楠;区域间知识流动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邵小芬;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浙江地方纺织产业网络升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9 许媛;CoPS创新项目系统集成商的利益相关者影响机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10 贾建美;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和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德磊;;论我国金融生态圈优化与金融创新的功效[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2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3 唐方成,马骏,席酉民;和谐管理的耦合机制及其复杂性的涌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武贤;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的若干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1999年06期
2 陈栋生;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90年06期
3 荆彦周;区域经济研究的新成果——《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评介[J];经济论坛;1998年03期
4 尹朝晖;;地缘政治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J];理论导刊;2011年07期
5 王青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纵横;1996年07期
6 曹晖;;摸清家底是国家反哺老区的前提——访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魏后凯[J];中国老区建设;2006年09期
7 徐e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邻居效应[J];科技和产业;2009年09期
8 叶振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综述[J];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9 刘小平;;国内区域经济研究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J];金融与经济;2010年10期
10 白永秀,严汉平,任保平;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促进陕西经济大发展——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学术研讨会暨换届选举会议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钢;高若阳;;复杂系统的近似模块性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NK模型的仿真实验[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欣然;吴建祖;;项目组合决策过程中的注意力实体结构演化——基于NK模型的仿真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钟声宏;;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商业规划研究——区域经济研究系列·商业规划篇[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何平虹;王浣尘;;区域划分的方法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5 黎鹏;;从宏观分析到微观操作一体化的区域研究——以广西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吴浙;;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李彬;高艳;张士洋;;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祝国瑞;祝影;;区域经济空间组织与地理信息可视化——关于第三代经济地图的思考[A];新世纪科技与湖北经济发展——2001首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刘文旭;;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理论[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姜琳琳;区域经济研究需放大北京辐射力[N];北京商报;2008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黄鹏;以点带面 点轴结合[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高慧斌;FTA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导航[N];辽宁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志灵;当内需成为“第一拉动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蒋顺利;重新规范地域组织[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6 邓利方;“以世界视野去研究区域经济”[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7 记者 臧耀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来菏调研[N];菏泽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陈柯 薛哲;力帆建了六工厂 马云百天两探营[N];重庆商报;2010年
9 记者 王艳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一行抵菏[N];菏泽日报;2009年
10 陈静 周卫平;春到纳雍[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石;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技术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杨延村;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联盟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耿金花;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质量系统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缓缓;基于集成模拟的项目型组织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白晋湘;山寨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陈琳霞;上海城区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虎中;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高若阳;基于知识观的组织模块性与企业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继坤;地方高校科研团队适合度模型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2 万长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3 吴建波;抚顺市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张伟;基于复杂系统建模的知识联盟企业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陆庆平;苏州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周恒宇;基于NK模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郇志强;基于GIS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文杰;基于数据挖掘的区际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陈岸;安仁县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8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