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内部控制机制对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4 14:00
【摘要】:降低知识粘滞程度,提升知识转移绩效,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构建知识粘滞、内部控制机制与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行为控制、结果控制在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使用因子分析法结合多层次回归分析法就已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行为控制正向调节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而结果控制负向调节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将对降低知识粘滞,促进知识转移有所裨益。
【图文】:

知识转移,行为控制,绩效


管理评论Vol.25No.07(2013)图1理论分析框架H7: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受到行为控制的正向调节作用,即企业越关注行为控制,知识粘滞程度越低,知识转移绩效越高。H7a:知识发送方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受到行为控制的正向调节作用;H7b:知识接收方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受到行为控制的正向调节作用;H7c:主体距离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受到行为控制的正向调节作用;H7d:主体关系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受到行为控制的正向调节作用;H7e:过程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受到行为控制的正向调节作用;H7f:知识特征显著性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受到行为控制的正向调节作用。(3)结果控制机制对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建立结果控制机制最重要的原则是必须预先建立明确的、可衡量的标准,与行为控制不同,采取结果控制的企业较少关注管理对象的行为,他们更加保守,注重投资回报、个人绩效薪酬等确定性的控制。因此,他们会通过在过程控制中引入大量高标准原则保证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21]。这些手段会使组织内成员为保障自身利益而对知识有所保留,削弱其进行知识转移的积极性。一方面,由于知识转移绩效的不确定性很高,短期内收效甚微且结果难以控制;另一方面,知识转移过程需要的时间不确定,即使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仍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尤其是知识转移后的消化、吸收、利用、再创新会消耗更长的时间,所以采取结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组织成员的知识转移动力。知识转移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知识粘滞,知识转移绩效更是难以仅仅凭借定量的指标进行衡量,知识转移活动体现了结果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企业如果仅仅采用结果控制,组织内成员知识转移能力的发挥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造?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2012GXS4D1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34) 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LBH-Z1118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专项基金(HEUCFR1223;HEUCF120914)
【分类号】:F275;F06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冯帆;廖飞;;知识的粘性、知识转移与管理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9期

2 张文健,孙绍荣;基于行为控制的制度设计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01期

3 常宝,储雪林,李红艳;试论粘滞知识及其管理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4 杨燕;高山行;;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粘性与知识转移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10期

5 王毅,吴贵生;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6 王毅;粘滞知识转移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年02期

7 郭海;李垣;段熠;;控制机制对创业能力与突变创新关系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07年05期

8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名;叶龙;;高速铁路司机胜任素质和工作经验对安全绩效影响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靖宇;谢晓非;葛瑜;;小事件、大影响:公平感知觉与规则驾驶行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刘洋;郭玉江;;身体自尊在职业女性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模型检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继云;孙绍荣;;行为控制理论的研究路径及其拓展[J];商业研究;2006年14期

5 李薇;龙勇;;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结构选择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毛军权;孙绍荣;;基于行为管理的制度设计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7 梁启华;郝占刚;;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一个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宋爱芬;;职业效能感在高校教师的成就目标与职业紧张间的中介效应[J];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吴水兰;杜兰英;侯俊东;;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03期

10 郭岚;彭礼坤;;经营者代理行为控制模型及控制制度优化设计[J];财会月刊;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组;胡家伦;林巍;姜福共;李培俊;葛朝晖;;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C];2009年

2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朱方伟;;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龚艳萍;俞明辉;;新产品预告策略对消费者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元旭;宋渊洋;王宇露;;企业资源、股权性质与国际化程度——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素革;卢纪华;;服务人员情绪工作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孙健敏;马玉凤;;学习型组织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林岩;陈燕;;汽车生产商的知识对供应商的延迟促进作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聂坪;张春锋;;市场导向、非经济资本与农村新创企业绩效[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菊;基于网络关系视角的专业服务企业全球市场参与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唐宇;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邓雪;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学习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尹珏林;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向东;战略领导特征及其对企业战略选择和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许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伟;忘记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婷婷;企业员工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国;白音华煤矿技术人员职业停滞测量及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刘维;心理氛围对企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雪琴;应对方式对特质焦虑与学业拖延关系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容;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嵇忆虹,倪锋,王宏;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方式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施丽芳;廖飞;;信息需求与IT投资的商业价值:组织资本视角的审视[J];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3 冯帆;廖飞;;知识的粘性、知识转移与管理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9期

4 周贺来;;基于治理视角的知识粘性削弱对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6期

5 游达明;李志伟;;技术知识粘性对R&D投资动机的影响机理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10期

6 彭灿;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知识转移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3年01期

7 常宝,储雪林,李红艳;试论粘滞知识及其管理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8 苏敬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及内外部化条件[J];科研管理;1999年05期

9 肖渡,沈群红;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合作——对东南大学无锡应用科学和工程研究院产学研模式的分析[J];科研管理;1999年06期

10 陈菲琼;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知识联盟的知识转移层次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刚;关于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0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49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9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