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当代科技价值体系的反思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9-11-26 15:05
【摘要】:当代科技风险的性质和表现形态打破了科技价值体系的传统运作逻辑,传统工业化科技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合理性不断受到挑战和质疑。在当代科技价值体系内部,一种新的运行逻辑正在建立,其动力来源于世界风险社会中科技价值体系的反思性新特征,首先表现在科技价值体系的自我对抗中。科技价值系统的自反性、科技价值观念的自我冲击、科技价值创造中的质疑与挑战以及科技价值实现中的矛盾体现构成了这种自我对抗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万里;科学技术与社会风险[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3期

2 徐瑞萍;;科技时代的社会风险和政府管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4期

3 周春彦;关于科学技术化的“化”的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3期

4 B.玛吉;杨祯钦;;鲍波尔的哲学观与政治观——与卡尔·鲍波尔的对话[J];哲学译丛;1980年06期

5 段伟文;;对技术化科学的哲学思考[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光,陈湘君;“解放想象力”:创造《聊斋》的“美学向度”[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2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李程伟;金燕娇;;公共危机的地方治理: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10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丽维;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熊青;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乌尔里希·贝克,郗卫东;风险社会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4期

2 乌尔里希·贝克 ,王武龙;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3期

3 邓伟志;关于社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的思考[J];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4 王乐夫,刘亚平;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J];学术研究;2003年03期

5 高亮华;技术的伦理与政治意含[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璇;;世界风险社会、科技风险与政治再造——兼论中国政府转基因作物风险治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许志晋;毛宝铭;;论风险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2期

3 许志晋;毛宝铭;;论风险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发展[J];中小企业科技;2007年10期

4 莫少群;;风险社会环境下科学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2期

5 贾玉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透视及反思——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8年04期

6 鲍磊;;知识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社会[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7 许志晋,毛宝铭;风险社会中的科学传播[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8 梅记周;张江伟;;吉登斯的激进现代性的全球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9 费多益;科技风险的社会接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0期

10 郭荣茂;;从风险社会理论谈女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建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夏少敏;;风险社会的环境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关云芝;段红杰;;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郑晓茹;;“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构[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国俊;张文喜;;社会危险的技术伦理透视[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栾卉;;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取向:重返福利国家?——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分析[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家峰;;风险社会中的前瞻性管理——政府管理的战略设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宋晓光;;R&D活动中的科技风险[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璞;规避科技风险须确立全新科学伦理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杨雪冬;全球风险社会呼唤复合治理[N];文汇报;2005年

3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杨雪冬;风险社会中的制度想象力[N];文汇报;2007年

4 媒体人 柳五;“风险社会”与社会救助体制建构[N];东莞日报;2011年

5 杨雪冬;风险社会离我们有多远?[N];学习时报;2004年

6 郗卫东;我们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柳森;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风险社会”[N];解放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杨建光、张松凌;奇台四小 反思性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质[N];昌吉日报;2009年

9 赵光瑞;“风险社会”应加大避险投入[N];检察日报;2004年

10 张义祯;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丹;风险社会中的反思性科技价值体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李香民;风险社会与我国法律观念的变革[D];吉林大学;2012年

3 高和荣;风险社会下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4年

4 胡丽;科技风险预防的综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7 廖湘文;侵权行为法危险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朱丹丹;风险社会背景下科技道德的失范与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钱亚梅;风险社会的责任担当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坚;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孝广;论当代科技风险的现状、产生原因与规避措施[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建熊;公共决策风险管理浅析[D];西北大学;2008年

3 由晓飞;农业科技风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岩;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风险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齐立广;风险社会中政府责任担当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闫少洁;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徐文涛;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福岛核事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孙文超;科技风险的产生与规避[D];渤海大学;2012年

9 杨书;现代科技风险及其社会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孟荣;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6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6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