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变迁:一个马克思经济学视角的经验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6 14:08
【摘要】:本文借助马克思初次收入分配理论的"地位论"假说,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变化所受到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发展转型的影响,由此揭示劳动者地位受此影响而变化的机理,进而选择相关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与劳动者地位的变化高度相关。所以,改变我国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地位的对策措施。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单福东,余谦;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成因及其历史借鉴[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刘喜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袁欣;中国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7 王美桃;王海龙;吕瑞亨;;规模经济文献综述——以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业为例[J];北方经济;2006年24期

8 唐江桥;;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渊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9 严明;;文化视阈内的节约经济——关于节约经济的文化思考[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10 姜萱;;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卢福财;甘国华;;市场失灵与教育产业的政府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萧鸣政;饶伟国;;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考[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星云;;高校教师流失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王万茂;严金明;;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理论问题的探讨[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刘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逻辑关系——不同分析框架的比较和新框架的提出[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刘志广;;“自由交换-掠夺”视野下《资本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基于“人性”的政治经济学探索[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郝硕博;所得课税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5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8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9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10 蔡一珍;公共投资经济作用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胜军;关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双要素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2 孙德明;林业企业技术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王彬;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冰;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5 熊吉峰;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杨军;独立审计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龚文海;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梁欣然;论风险投资及其在我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1年

9 肖彦山;经济法基本原则及其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10 李会;斯密“经济人”的哲学思考[D];郑州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鹏,刘继广,张目纲;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06期

2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3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4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6 孙琳琳;任若恩;;资本投入测量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7 戴园晨;黎汉明;;工资侵蚀利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潜在危险[J];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8 李扬;;收入功能分配的调整:对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现象的思考[J];经济研究;1992年07期

9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10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建奇;陈立华;;虚假需求和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经济学思考[J];海派经济学;2009年04期

2 吴振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的比较[J];经济纵横;2011年08期

3 徐秋慧;;试论三足鼎立的中国经济学[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颜鹏飞;;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的新探索——兼论马克思的经济学逻辑构建体系[J];海派经济学;2010年04期

5 朱富强;;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由高校马克思理论教学引发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1年07期

6 任力;;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研究[J];海派经济学;2009年05期

7 岳利萍;白永秀;;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比较[J];经济纵横;2011年06期

8 刘鸿明;;“经济人”假设: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认识[J];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9 杨虎涛;;马克思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能否以及如何实现演化分析的综合[J];海派经济学;2010年01期

10 周艺新;;试论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理论假设及其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凤华;古家军;;诚信的产生、缺失和构建——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思考[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许崇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唐思文;;重视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重视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璐;;有效需求问题探源:马克思和凯恩斯[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杨文进;;论宏观体系的马克思经济学[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梁东黎;;若干重要理论观点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颜鹏飞;;关于中国特色的转轨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若干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胡世祯;;不应把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变成—个空壳——读《论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一文的几点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玉华;;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的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蔡继明;;坚持用《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资本论》——缅怀我的导师周守正教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赵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两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1年

2 金燕;经济学的历史性、现实性和民族性[N];光明日报;2007年

3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经济学说与当代社会主义[N];人民日报;2003年

4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朱柏铭;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冯颜利;刘国光获首届“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胡乐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融入主流”:一种可疑的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中国经济学的重建与改革流派[N];文汇报;2004年

8 许崇正;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9 晏智杰;浅谈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建设[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孙明泉 张雁;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及走向[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嵩;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行为主体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2 武建奇;马克思的产权思想[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岳宏志;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冬梅;马克思经济学时间观的当代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云芳;《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经济学时间思想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敬寿;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方法论传统的现代意义[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4 张秋云;企业组织结构的马克思经济学分析及启示[D];河南大学;2001年

5 段迎晖;论经济学的人本精神[D];湘潭大学;2004年

6 吴颖林;经济学人性假设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朱高鹏;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郭艳倩;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09年

9 郭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关争议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翔;论“活劳动创造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66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6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