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平衡发展:中国道路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1-02-03 01:48
中国的地区间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先下降,再上升,之后又下降的过程,其背后是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的作用。通过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说明人口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而一些偏离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投资政策,表面上使地区间发展出现了所谓"收敛"现象,实际却造成了区域间的资源误配,经济增长效率损失且不可持续。未来,中国地区间要兼顾发展与平衡,必须打破行政力量对要素流动的限制,让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欠发达地区要在国家发展中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改变总量扩张的发展模型,转而追求人均水平和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更为有效的"收敛"。
【文章来源】: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9,32(04)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地区间差距的演变
二、地区间平衡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一)地区间平衡发展:一个高度简化的空间均衡模型
(二)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人均指标+比较优势
三、“中国式收敛”的思考
四、展望与建议:如何兼顾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平衡
本文编号:3015705
【文章来源】: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9,32(04)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地区间差距的演变
二、地区间平衡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一)地区间平衡发展:一个高度简化的空间均衡模型
(二)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人均指标+比较优势
三、“中国式收敛”的思考
四、展望与建议:如何兼顾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平衡
本文编号:3015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01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