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扩展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扩展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格局优化 区域协调发展 区际福利补偿
【摘要】:本文对最近十多年来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理论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对新经济地理学标准版本与扩展版本进行的比较研究,探讨以新经济地理学扩展版本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并就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格局优化 区域协调发展 区际福利补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设计研究-不完全竞争视角”,编号:71473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都市圈区域一体化下的区域补偿理论与政策研究”,编号:71373294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环境友好的产业转移理论和政策研究”,编号:14YJA790030 北京化工大学交叉学科建设规划项目“基于校地协同创新的新疆区域煤化产业集群与园区化战略研究”(JX20140005)
【分类号】:F061.5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藤田(Fujita)、克鲁格曼(Krugman)和西塞(Thisse)等以迪克西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以下简称D-S模型)为基础,用不完全竞争、细分产品、报酬递增和市场外部性(亦称金钱外部性)等理论模块构建新的经济地理学模型,掀起了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亚平;张会勤;;市场潜能、要素成本与制造业的集聚与扩散——以我国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2期
2 纪玉俊;张鹏;;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雁阵模式——一个产业集聚与扩散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4年01期
3 曾道智;;空间经济学简介[J];经济资料译丛;2013年03期
4 王晶晶;黄繁华;于诚;;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03期
5 李爱民;孙久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研究[J];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6 皮亚彬;薄文广;何力武;;城市区位、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化路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3期
7 徐志仓;钱美琴;余雷;;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乡镇企业的数据[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8期
8 汪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演化概述[J];经济资料译丛;2014年03期
9 陈铭仁;;金融机构集聚过程的动态博弈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10 肖功为;;基础设施投资、产业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基于地区溢出模型的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良文;杨开忠;;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整合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2 李君华;彭玉兰;;中心—外围模型的错误和再求解——对克鲁格曼解法的质疑[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3 杨皎平;张恒俊;金彦龙;;地理邻近与集群创新绩效:以集群生态位为调节变量[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亚雄;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刘建朝;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优化与城市进化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3 焦杨;基于量化分析的我国城镇低收入者住房福利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琳;基于面板数据对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徐超;滇中城市群建设及其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3年
3 彭浩思;劳动地理集中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竞;薛冰;;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8年04期
2 芦婷;;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特点及意义[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10期
3 赵明霏;杨莹;;天津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J];产权导刊;2010年02期
4 丁建军;;产业转移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李玉成;杨开忠;;新经济地理学预期问题的回顾与展望[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6 张玉卓;;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评述——新经济地理学与新古典经济范式的比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陈勇兵;康吉红;王艳;;“新”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脉络梳理与展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8 谭蓉娟;;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模型述评[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4期
9 宋德勇;张文斌;;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丁建军;;产业转移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新经济地理学: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新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杰;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集聚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7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5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