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区域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18 22:12

  本文关键词:区域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资源环境效率评价 指标体系 海峡西岸经济区 产业发展


【摘要】: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然而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产生出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因此提高资源环境效率已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而目前,国内外尚未系统提出资源环境效率这一概念。通过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效率等概念的对比分析,得出资源环境效率评价的直接工作目标是:推进区域产业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效率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二是对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的评价。 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是服务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的,因而其指标体系所包括的内容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区域产业发展、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程度,有利于人们通过有效的调控措施促进区域的持续、稳定发展。以资源环境效率评价的工作目标和评价内容为依据,建立了基于“社会经济——资源利用——污染排放——资源环境背景”模型的层次性指标体系框架,并进一步建成了区域产业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从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评价标准可获得性、评价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对该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保护部2009年开展的“五大区”战略环评之一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海西区重点产业进行实地踏勘和资料调研,归纳总结海西区重点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特点,按重点产业发展总体规模,结构层次,技术水平,空间分布,筛选适合海西区重点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建立了石化产业、能源电力产业、冶金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四大产业和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层指标进行了权重确定。最后,结合指标体系,提出提高海西区重点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所进行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将为今后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资源环境效率评价 指标体系 海峡西岸经济区 产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4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4
  • 1.3 研究框架14-16
  • 1.4 研究意义16
  • 1.5 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讨论17-32
  • 2.1 资源环境效率17-23
  • 2.2 评价指标体系23-32
  • 第三章 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32-41
  • 3.1 资源环境效率评价的内容32
  • 3.2 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2-34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34-39
  • 3.4 特尔菲(Oelphi)法39-41
  • 第四章 区域产业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1-58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与意义41-42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42-43
  • 4.3 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3-55
  • 4.4 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分析55-58
  • 第五章 实例分析58-120
  • 5.1 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况58-68
  • 5.2 海西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68-76
  • 5.3 海西区重点产业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76-118
  • 5.4 讨论118-120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120-122
  • 6.1 主要结论120-121
  • 6.2 建议与不足121-122
  • 参考文献122-12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126-127
  • 致谢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美香;;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2 陈伟;游安君;;认证机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初步探索[J];认证技术;2011年09期

3 郭景威;李宏斌;;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4 胡平;徐洁;;上海会议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11年03期

5 刘酉鸣;;关于如何正确统计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1年08期

6 林丽;肖莹;吴东;;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7 姜思思;;仿真环境下企业能力测评方法及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瑞;朱卫东;林峥;;校办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得峰;周宗敏;;喀斯特区域水安全指标体系研究——以贵阳市为例[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戴忱;;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钱锡红;杨永福;;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工业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五省市”为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立海;刘凤民;;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方法探索[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海飞;陈权;洪苗;;神华煤炭产运销综合调度指标体系框架研究与应用[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卢文刚;;城市电力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更和;李小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公众参与视角——以地方21世纪议程南阳试点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9 张子安;郭公民;纪红;;院系级教学评估刍议[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10 石景岚;陈杨;;综合光电对抗系统效能的灰色聚类评估[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水高 刘丽华;危机之后的决断[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焦明伟;“又快又好”正变为“又好又快”[N];青岛日报;2006年

3 方兴业;扶持文化产业要有“硬招”[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胡锦梅;青岛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监测制度[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方兴业邋林彦龙;深圳文化产业发展 迫切需要法规保障[N];深圳特区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晓伟;科学描绘宏伟蓝图 奋力迈向新的五年[N];锦州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夏斌 王珍;如何打造一流新智库[N];解放日报;2010年

8 杜晓宁邋袁鹏;山阳强化目标管理促落实[N];商洛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超;奥运会健康遗产有多少[N];科技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徐亚华;南通综合竞争力跃居长三角第七[N];南通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向慧;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黄庚保;区域质量形势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周红;基于生态学的大型公共工程可持续能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鲍良;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与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黄远林;地图图形综合指标体系框架与图形结构识别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慧;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蒋小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居家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鑫;区域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2 罗勤;土地整理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及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娴;乡村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4 吕佳;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胡婷莛;ICM协调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逯元堂;国家环境安全评估体系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4年

7 张要玲;火电厂技改项目后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8 黄斌;移动通信企业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9 李松;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出口竞争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陈志鹏;数字保存系统用户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0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60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