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专用性、技术进步与耦合成本
本文关键词:资本专用性、技术进步与耦合成本
【摘要】:文章从资本产权和专用性的两个维度出发,指出了交易成本理论的内在缺陷与宏观局限性,认为忽视资本专用性的可变性和技术进步的不平衡性是交易成本理论的最大弊症,提出了耦合成本的概念,并证明其存在性,对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研究认为,当资本可以在不同的专用性体系间自由转换时,资本专用性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而当耦合成本存在时,资本专用性的不同分配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率。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资本专用性 耦合成本 产业发展 技术进步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层面及支撑体系研究”(项目号:12&ZD024)
【分类号】:F014.39;F062.9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科斯(R.Coase)的交易成本理论在发表30多年之后才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后人因此发展出新制度经济学派。然而,当60多年后科斯回顾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时,他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反思却又一次被人们所忽视。1998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谦虚而又诚恳的写道,“至于我的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玉书;楼东玮;;资源错配、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2 赵志耘;吕冰洋;郭庆旺;贾俊雪;;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3 袁志刚;解栋栋;;中国劳动力错配对TFP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其仔;郭朝先;;China's industrial growth:capital-driven or resource-driven?[J];China Economist;2009年01期
2 王林辉;董直庆;;我国资本体现式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率——来自纺织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3 米咏梅;王宪勇;;供给冲击、财政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方法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袁江;;强制性技术变迁、二元分化与中国通货膨胀模型[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5 陈师;赵磊;;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与投资专有技术变迁[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魏枫;;技术进步路径由模仿到创新的转换与中国省际数据验证[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石涛;张磊;;劳动报酬占比变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8期
8 杨勇;;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依赖差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柏培文;;中国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测量[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10 王林辉;袁礼;;要素结构变迁对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技术进步偏态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2 楚尔鸣;马永军;;消费增长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吗?——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2期[C];2012年
4 王周伟;李三奎;;金融竞争力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测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陈师;中国经济波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5 朴松花;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D];吉林大学;2009年
6 魏枫;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径研究与中国经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杨兴武;基于企业现金转换周期的我国供应链管理经济贡献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庄子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及其福利成本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宪勇;DSGE框架下的中国经济波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常晓鸣;生产绩效、技术创新与我国工业的产业升级[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明鑫;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李洋;外部资本流动性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吕彬彬;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5 赵成涛;收入公平、消费公平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唐浩;东北三省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贾凌云;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融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张舒婷;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投资结构偏向效应检验[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建;重庆市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刘少华;河北山东经济增长比较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2 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3 刘伟,李绍荣;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4 李勋来,李国平;经济增长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5 陈静敏;陆铭;陈钊;;劳动力短缺时代有没有到来[J];经济学动态;2008年04期
6 陈晓光;龚六堂;;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2期
7 陈体标;;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7年04期
8 谢千里;罗斯基;张轶凡;;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9 陈永伟;胡伟民;;价格扭曲、要素错配和效率损失:理论和应用[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10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588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8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