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产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2:05

  本文关键词: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产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哲学 生产力 生态化 生态标准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生产力概念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极大的失误,就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的一般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这种以对自然的征服改造为特征的片面认识,在实践上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在指导思想上抽掉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世界观基础。近年来,生产力的泛化造成了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困惑,使人们不能把“生产力”这个称谓和确切的意义匹配起来。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其构成要件应体现生态环境因素。突出生产力发展的生态内涵,实现生产力生态化是我国解决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生产力概念的重构为切入点,以学术界对生产力思想的理解和使用为背景,以促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进为目的,在重新界定生产力概念、明晰生产力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探寻生产力因素的生态化途径,通过塑造科学的发展方式、实现体制转变与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把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同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结合起来,通过探寻产业发展的途径与对策,实现消费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寻求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实现人类的持续性生存,最终促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进。
【关键词】:生态哲学 生产力 生态化 生态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14.1;F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导论8-12
  • (一) 选题背景8-10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三) 本文的工作11-12
  • 二、生产力内涵及其因素界定12-18
  • (一) 生产力概念界定12-15
  • 1、思维方式变革与发展观的转变13-14
  • 2、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4
  • 3、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14-15
  • (二) 生产力因素界定15-18
  • 1、生产力要素与生产要素15-16
  • 2、生产力因素与生产要素16-18
  • 三、生产力生态化的途径与方法18-28
  • (一) 生产力因素生态化18-21
  • 1、自然力生态化18-19
  • 2、劳动力生态化19
  • 3、社会结合力生态化19-20
  • 4、科学技术力生态化20
  • 5、社会自然谐和力生态化20-21
  • (二) 生产再生产过程生态化21-28
  • 1、发展方式的生态化21-24
  • (1) 人类生存危机与可持续发展21-22
  • (2) 发展方式的生态化途径22-24
  • 2、产业发展的生态化24-25
  • (1) 产业结构的历史划分及现状24-25
  • (2) 产业发展的生态化途径25
  • 3、消费模式的生态化25-28
  • (1) 传统消费模式的弊端25
  • (2) 消费模式的生态化途径25-28
  • 四、生产力标准的生态化28-31
  • (一) 生产力与生态系统28-29
  • (二) 生产力标准与生态标准29-31
  • 五、结语31-33
  • 参考文献33-35
  • 后记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春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沧桑;2011年04期

2 孙志楠;苑立军;;生态哲学视阈下外语课堂多元环境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3 牛红英;;西方乌托邦文学溯源之古典神话[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乔清举;;论“仁”的生态意义[J];中国哲学史;2011年03期

5 胡茹;;浅析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出路——以“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为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韩小龙;;电视生态美学研究意义之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鲁娜;;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系统结构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炎平;;人文与自然的相须互动——儒家生态哲学的现代诠释[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江立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浅谈[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海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生态学思考[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李德芳;;来自企业的几句话[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6 刘颖莉;;论生态整体哲学观与广东生态建设[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7 冯春安;于革非;;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综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余谋昌;;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刘自觉;;论人类生存力及其时代特征[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吴尚华;;我们为什么不能与狼共舞——兼论《怀念狼》的生态意识[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余谋昌;生态哲学:关注人、社会与自然[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李培超;论生态正义[N];光明日报;2005年

3 邱飞廉;老子生态哲学的逻辑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匡跃辉;拿什么唤醒每一个人的自觉[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曹茸;科技入户:从“规则”中炼出来的“秩序”[N];农民日报;2007年

7 李建文;粮食生态安全要有制度保障[N];农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黄勇;余谋昌:生态引领未来空间[N];中国环境报;2001年

9 王浩 钟新海;文化对生产力系统的环境作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殷雪静;优化生产力布局 实现跨越式发展[N];兵团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王志强;高速公路运输服务体系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刘士文;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黄善明;企业劳动契约剩余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全喜;当代农民流动的生态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富岳华;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产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钟文华;生态哲学的历史探究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屈冬梅;绿色政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力荔;大连沿海公众海洋环境意识调查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国武;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霞;生态哲学何以可能?[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丹;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谋;四川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9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郝利琼;萨克塞生态哲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9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89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