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角下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31 19:1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角下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
【摘要】:虚拟资本不具有实物形式或货币形式,但却给持有者带来利润。它们可以获得超过实际资本的价值,但是它的发展必须以实体资本为基础。虚拟资本的良性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认识和合理利用,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就会引起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危机。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华尔街,严重影响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并逐渐蔓延到了实体经济领域,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造成重大影响。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刻是否已经完全过去?世界和中国受到了那些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和防范金融危机?我们应如何寻找和把握引领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革命性力量?时至今日,金融灾难的巨大破坏至今让世人仍心有余悸,有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余威,世界各国仍在努力寻找有效的途径来应对处理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在虚拟资本的高度繁荣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重温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的角度研究金融危机,分析虚拟资本的产生发展,有利于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虚拟资本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实现虚拟资本的良性发展。虽然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远去,现在面临的是后危机时代复苏经济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形势稍好,但尤需兢慎”,我们应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加强对金融危机的防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的金融危机背后,必然有着更深刻的原因。在虚拟资本迅猛发展的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探讨研究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怎样为当今世界埋下金融危机的种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驾驭虚拟资本,防范金融危机。
【关键词】: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 虚拟资本 金融危机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1.59;F091.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7-8
- 1.选题背景7
- 2.选题意义7-8
- (二) 国内外研究综合述评8-9
- 1.国外研究述评8
- 2.国内研究述评8-9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9
- 1.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9
- 2.论文的结构框架9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9-11
- 1.创新之处9-10
- 2.不足之处10-11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11-16
- (一)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内涵11-13
- 1.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11
- 2.虚拟资本11-13
- (二) 金融危机13-16
- 1.金融危机的内涵13
- 2.金融危机的类型13-14
- 3.金融危机的特征14-16
- 二、马克思虚拟资本视角下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16-20
- (一) 典型经济危机的理论分析16-17
- 1.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16
- 2.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16
- 3.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16-17
- (二) 马克思虚拟资本视角下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17-20
- 1.货币支付手段的内在矛盾与金融危机17
- 2.信用制度与金融危机17-18
- 3.虚拟资本与金融危机18-20
- 三、马克思虚拟资本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20-27
- (一) 金融危机的产生和演变20-22
- 1.祸根的埋下—危机的背景20-21
- 2.危如累卵—隐患的加剧21-22
- 3.倒置金字塔的崩塌22
- (二) 马克思虚拟资本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22-24
- 1.过度的金融自由和金融创新22
- 2.道德风险的隐患22-23
- 3.信用链断裂23
- 4.政策不当和金融监管不力23-24
- (三) 马克思虚拟资本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24-27
- 1.金融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24-25
- 2.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25-26
- 3.后危机时代的余威26-27
- 四、马克思虚拟资本视角下金融危机的应对和防范27-34
- (一) 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27-28
- 1.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27-28
- 2.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28
- (二) 我国虚拟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简析28-30
- 1.虚拟资本规模较小,市场单一29
- 2.金融泡沫化严重,金融风险管理不足29-30
- 3.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30
- (三) 金融危机的应对和防范30-34
- 1.基于金融市场层面的建议30-32
- 2.基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建议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8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8-39
- 致谢3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悦;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域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范焕焕;金融危机理论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00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0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