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经济及其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1:32
本文关键词:黑色经济及其治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黑色经济作为一种非法的经济形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不仅对正常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日益凸现。对黑色经济实施有效的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法理学对黑色经济及其治理展开了系统研究,为黑色经济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提出了黑色经济及其治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系统归纳总结了黑色经济及其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为黑色经济及其构造机理,从宏观上研究和把握黑色经济。首先,通过理清与黑色经济相关的各种概念,重新阐述了黑色经济的内涵:对社会构成直接危害的法律禁止的各种有组织的产业经济活动总称。然后,分析了黑色经济滋生的社会生态系统:边缘群体是黑色经济的人力基础,黑帮文化是黑色经济的文化基础,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是黑色经济的物质基础。最后,探讨了黑色经济的构造力量:法律等公权是黑色经济的负向构造力量,起否定作用;市场需求成为黑色经济正向构造力量,起肯定作用,并进而总结了其二元构造模型。 第三部分为黑色经济的运行机理,从微观上研究和把握黑色经济。首先通过对黑色经济的产业链运动的剖析,探讨了其发展机理:构建以暴力为轴心的非规则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取暴利的垄断利润。这种“暴力—暴利”的非规则博弈运动,就是其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其次,通过对黑色经济风险控制的解析,探讨了其存在机理:构建以信息为基础的优势博弈平台,达到信息与信誉的均衡,以维持其必须的市场交换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确保其生存的安全。其信息控制的途径是信息屏蔽和钳制政府,其信誉维持的途径是塑造恐怖和义气形象。最后对黑色经济组织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为黑色经济的负面效应,后果上研究和把握黑色经济。主要分析了黑色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危害性。首先,分析了黑色经济对合法经济的挤占效应,即利用非规则博弈的优势和较低的市场交易成本,挤占合法经济市场空间。其次,分析了黑色经济对政权的钳制效应,即通过贿赂、拉拢、收买政府官员,直至钳制政权组织,消减了政府的打击力度,降低了政府的行政能力,甚至腐蚀了政府的执政基础。再次,分析了黑色经济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腐蚀效应,即黑色经济活动所倡导的落后消极的思想文化对等社会机体的浸染和同化。最后,指出了黑色经济对黑色社会的支撑效应,即由于黑色经济为其提供强大和稳固的经济支撑,黑社会和恐怖组织才有了巨大的破坏力量。 第五、六、七部分为对黑色经济治理的研究。首先,从黑色经济的公权治理维度,提出了对黑色经济的治理对策,包括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共权力的执行力度,利用法律武器压制黑色经济发展等。其次,从黑色经济市场治理的维度,提出了利用市场机制来治理黑色经济,包括加强对黑色经济的信息披露,通过市场选择的优胜劣汰,将黑色经济驱逐出市场;通过遏制黑色经济产品的需求,原材料的供给,切断黑色经济的资金链等方面治理黑色经济等。最后,从黑色经济的社会维度提出了治理黑色经济的措施,包括构建和谐社会,融化边缘群体;提倡社会公平,减少边缘群体的压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黑色经济的控制,抵制黑色经济,压缩黑色空间;提倡健康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治理黑色经济等。 第八部分是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关键词】:黑色经济 公共权力 市场机制 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导论13-27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与意义13-16
- 1.1.1 研究背景13-15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6-2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6-2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21-23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23-27
- 1.3.1 研究目标23-24
-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24-25
- 1.3.3 研究方法25-27
- 第2章 黑色经济及其构造机理27-56
- 2.1 黑色经济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27-40
- 2.1.1 黑色经济的相关概念辨析27-35
- 2.1.2 黑色经济的概念35-38
- 2.1.3 黑色经济的外延38-40
- 2.2 黑色经济滋生的社会生态系统40-47
- 2.2.1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概述40-41
- 2.2.2 黑色经济的生态基础41-47
- 2.3 黑色经济的构造力量47-55
- 2.3.1 黑色经济的最终构造力量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47-48
- 2.3.2 法律制度及其对黑色经济的负向构造48-53
- 2.3.3 黑色经济的二元构造模型53-55
- 2.4 本章小节55-56
- 第3章 黑色经济的运行机理研究56-80
- 3.1 黑色经济产业56-65
- 3.1.1 黑色经济产业概述56-60
- 3.1.2 黑色经济产业及核心竞争力60-65
- 3.2 黑色经济市场65-71
- 3.2.1 黑色经济市场概述65-68
- 3.2.2 黑色经济市场及核心效能68-71
- 3.3 黑色经济的风险及风险控制71-76
- 3.3.1 黑色经济的风险71-72
- 3.3.2 黑色经济风险控制的原则72-73
- 3.3.3 黑色经济的风险控制途径73-76
- 3.4 黑色经济组织的管理模式76-79
- 3.4.1 黑色经济组织管理的概念76
- 3.4.2 黑色经济组织管理特点76-77
- 3.4.3 黑色经济组织管理模式类型77-79
- 3.5 本章小节79-80
- 第4章 黑色经济的负面效应80-99
- 4.1 黑色经济对经济市场的挤占效应80-87
- 4.1.1 用“暴力”手段挤占经济市场80-84
- 4.1.2 用“价格”挤占经济市场84-87
- 4.2 黑色经济对政权构架的钳制效应87-95
- 4.2.1 权力寻租与政权钳制88-92
- 4.2.2 黑色经济钳制政府的手段92-93
- 4.2.3 黑色经济对政权构架钳制的危害93-95
- 4.3 黑色经济对社会的腐蚀效应95-96
- 4.3.1 败坏社会风气,传播“黑色”文化95-96
- 4.3.2 黑色经济腐蚀人们精神生活96
- 4.3.3 扭曲了正常的社会道德观念96
- 4.4 对黑色社会的支撑效应96-97
- 4.5 本章小节97-99
- 第5章 黑色经济的公权治理99-126
- 5.1 公共权力及其治理机制99-103
- 5.1.1 公共权力的概念及其属性99-100
- 5.1.2 公权治理的内涵100-101
- 5.1.3 公共权力的作用机理101-103
- 5.2 公共政策及其对黑色经济的治理103-108
- 5.2.1 公共政策及其作用103-105
- 5.2.2 有效制定治黑的公共政策105-108
- 5.3 公共行政及其治理108-114
- 5.3.1 公共行政概述108
- 5 3.2 公共行政的治理体系108-110
- 5.3.3 公共行政治理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改善110-114
- 5.4 政法机关及其治理的博弈分析114-119
- 5.4.1 政法机关及其治理114-115
- 5.4.2 公安机关及其治理的博弈分析115-119
- 5.5 政府失灵与公权治理的缺失119-125
- 5.5.1 政府失灵与治理能力弱化119-121
- 5.5.2 政府失灵的治理121-122
- 5.5.3 公共权力的治理122-125
- 5.6 本章小结125-126
- 第6章 黑色经济治理的市场机制126-141
- 6.1 市场选择的优胜劣汰机制126-130
- 6.1.1 优胜劣汰机制是市场选择的规则126
- 6.1.2 “优胜劣汰”悖论:劣币驱逐良币126-128
- 6.1.3 加强市场选择的优胜劣汰机制,将黑色经济驱逐出经济市场128-130
- 6.2 破坏黑色经济的市场基础130-136
- 6.2.1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130-131
- 6.2.2 黑色经济产业“生命力”131-132
- 6.2.3 对黑色经济产业“生命力”的抑制132-136
- 6.3 合法经济市场主体竞争力培植136-140
- 6.3.1 交易成本与两种经济主体的竞争136-138
- 6.3.2 合法经济的多元性与市场空间138-139
- 6.3.3 合法经济组织的优化和保护139-140
- 6.4 本章小节140-141
- 第7章 黑色经济治理的社会维度141-150
- 7.1 治理黑色经济,建立和谐社会141-142
- 7.2 促进社会公平,,从根本上防止黑色经济滋生142-144
- 7.1.1 缩小贫富差距,提倡社会公平142-143
- 7.1.2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减轻边缘群体的压力143-144
- 7.3 压缩黑色空间144-146
- 7.3.1 加强社会控制144-145
- 7.3.2 抵制黑色经济145-146
- 7.4 重塑主流价值观,削弱黑色文化势力146-149
- 7.4.1 提倡健康文化146-147
- 7.4.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47-148
- 7.4.3 加强人们的道德建设148-149
- 7.5 本章小结149-150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150-152
- 8.1 全文总结150
- 8.2 本文创新点150-151
- 8.3 研究展望151-152
- 参考文献152-159
- 致谢159-160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160-161
- 附件16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涛;;论对黑色经济治理的制约因素[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先华;地下经济与偷逃税行为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2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0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