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关键词:全国碳市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统一碳市场 区域经济 多区域CGE模型 配额分配机制
【摘要】: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将碳排放交易优化模型和能源-环境-经济多区域CGE模型相结合,并考虑了六种碳市场情景,包括历史排放、支付能力、十二五规划三种配额分配准则和免费分配方式、能源行业免费发放高耗能行业拍卖的混合方式两种配额分配方式,模拟并评估了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全国GDP和居民福利在碳市场情景下比无碳市场情景分别上升0.027%-0.056%和323.73-507.56亿元,统一碳市场能够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成本,改善各地区居民福利,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与无碳市场相比,统一碳市场下所有行业产出下降幅度均减小,ET情景下总产出将比NET情景上升0.335%-0.473%。其中电力行业尤为显著,NET情景下产出下降约6.079%-6.44%,而在ET情景下产出下降减缓至1.829%-1.895%。同时,碳交易将带来省际间大规模的资金转移,东部地区约有45 802万元-392 509万元资金将随着碳交易流向中西部地区,其中资源地区可获得的资金流入为39 720万元-174 190万元,有利于这些地区进行减排技术投资。另一方面,碳市场对各地区的影响与初始配额的分配机制密切相关。东部地区在支付能力分配准则下从碳市场获益最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则在历史排放和十二五规划准则下由于碳市场的建立而获益更多。免费分配与拍卖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免费分配与拍卖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是我国碳市场建立初期较优的配额分配方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统一碳市场 区域经济 多区域CGE模型 配额分配机制
【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我国碳减排成本及减排路径选择研究”(编号:XDA05150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我国统一碳市场建立的条件;机制设计与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编号:71210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成本有效的中国区域间碳排放权交易潜力及其对区域产业格局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编号:71203213)
【分类号】:F127;F832.5;X196
【正文快照】: 作为当前最大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国家,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减排政策以保证全面完成中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从2013年开始,7个地方性碳交易试点陆续运行,一个基于市场的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在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碳市场有望在2016-2020期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娜;石敏俊;王飞;;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对中国区域政策效果的作用:基于中国八区域CGE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2 何建武;李善同;;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发展[J];管理评论;2010年06期
3 袁永娜;石敏俊;李娜;;碳排放许可的初始分配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管理评论;2013年02期
4 孙睿;况丹;常冬勤;;碳交易的“能源-经济-环境”影响及碳价合理区间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5 齐天宇;杨远哲;张希良;;国际跨区碳市场及其能源经济影响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举;范允奇;;碳税对区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2 刘卫东;金凤君;张文忠;贺灿飞;刘志高;;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3 李娜;石敏俊;袁永娜;;低碳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4 孙翊;朱艳鑫;王铮;;金融危机下国家大规模投资政策模拟[J];地理研究;2010年05期
5 郑琪;;关于碳税的内涵及其效应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年14期
6 金艳鸣;白建华;何建武;辛颂旭;;煤电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09期
7 涂正革;谌仁俊;;中国碳排放区域划分与减排路径——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王铮;孙翊;;中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化[J];地理科学;2013年06期
9 关爱萍;师军;;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05期
10 刘宇;蔡松锋;王毅;陈宇峰;;分省与区域碳市场的比较分析——基于中国多区域一般均衡模型TermCo2[J];财贸经济;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志红;;资产评估视角下碳排放权的“资产观”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范英;朱磊;刘明磊;张兴平;冯连勇;段宏波;袁家海;张金良;胡燕;崔连标;;低碳发展管理发展研究[A];2012-201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冕;生产要素/能源品种替代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范允奇;我国碳税效应、最优税率和配置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4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何楠;碳排放交易机制对我国发电权置换影响分析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张仁寿;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孙猛;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郁璇;我国省级碳排放配额的制度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9 樊静丽;城镇化及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能源经济系统建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妍辉;论环境治理的金融工具[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娜;京津区域CGE系统开发及区域经济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晶;决策支持系统架构下的通用区域CGE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付剑秋;国家扶持下甘肃省资本流动的CGE模拟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1年
4 程施;中国工业部门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璞;二氧化碳减排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6 李向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李韵雅;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生产决策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谌仁俊;工业化、城镇化与区域碳减排政策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吴乐英;基于河南省社会核算矩阵的乘数分析与结构化路径分析[D];河南大学;2013年
10 刘翠艳;湖北省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构建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展里;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2 王飞;郭颂宏;江崎光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流动——使用区域连接CGE模型的数量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3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4 张建红;J.Paul Elhorst;Arjen van Witteloostuijn;;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5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6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7 史先诚;;行业间工资差异和垄断租金分享[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于同申;张欣潮;马玉荣;;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及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2期
9 段志刚,李善同;北京市结构变化的可计算性一般均衡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10 许召元;李善同;;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爽;;全球碳市场动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6期
2 王巧芳;;浅议碳市场中银行的业务模式与风险[J];学理论;2009年25期
3 吴洁;曲如晓;;论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完善及中国的对策选择[J];亚太经济;2010年04期
4 郑爽;;2010年国际碳市场状况与趋势分析[J];中国能源;2011年08期
5 Bloomberg;;全球2011自愿碳市场现状[J];低碳世界;2011年05期
6 杨莉;;北美碳市场的发展和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7 袁艳平;薛迪华;;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岭南学刊;2011年06期
8 ;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S1期
9 袁艳平;;争取我国碳市场主动权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安排[J];金融与经济;2011年12期
10 许明珠;;国外碳市场机制设计解读[J];环境经济;2012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解振华:国内碳市场筹建就绪,欧美伸来共建橄榄枝[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2 钟玲;李江;李丽华;刘尊文;张小丹;;从清洁发展机制看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及环保部的定位与作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3 王靖添;;碳市场:青年人职业发展的新选择——基于中国的视角[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颖春;非强制非标准将是国内碳市场发展方向[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2 谢飞 孟祥明 刘淼;全球碳市场:冷热不均 寻求突破[N];中国财经报;2010年
3 记者 卞晨光;联合国报告称非洲碳市场发展任重道远[N];科技日报;2010年
4 记者 黎闵功;各地争建环交所 谋占碳市场制高点[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梅影;三要素构建中国碳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陈健鹏;中国并不迫切需要碳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李佐军;中国建立碳市场应遵循五个原则[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8 李佐军;如何建好中国碳市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贺娇;联合国五机构提出“全球蓝色碳市场”计划[N];中国海洋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黄X 郇公弟;政策不确定性威胁全球碳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庄德栋;欧盟碳市场相依结构和风险溢出效应对碳排放权价格波动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凤振华;碳市场复杂系统价格波动机制与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时志雄;国际碳市场发展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江淑敏;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光宇;基于EMD模型的碳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魏瑞娟;基于能源市场与碳市场传导机制的碳减排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5 薛东昌;碳市场运行机制与减排原理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刘雯;我国CDM的投资研究和因素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3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0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