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转变对多元经济主体的回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7:21
本文关键词: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转变对多元经济主体的回应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物品 供给模式 所有制 经济主体 多元化
【摘要】: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正在从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向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这是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回应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转变。所有制的变迁是导致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所有制结构已经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多元所有制结构共存,这种变迁导致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社会的不断生长,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私营部门(民营部门)不断壮大,公民社会催生了非营利部门的出现扩张,这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现实条件。而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催生了社会的利益的多元化,多元利益主体对公共物品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成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向多元化转变的动因。为了化解单一公有制体制下政府主导性的公共物品一元供给模式存在的危机,提高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我国政府逐渐退出微观经济领域,着重于纯公共物品的提供,私营部门(民营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则以各种形式在准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民营部门)竞争合作型和政府部门与非营利部门互补合作型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尽管这种多元化的供给模式还不够完善,存在效率和公平失衡的问题,但它代表着我国今后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发展方向。通过政府公共政策方面的适当有效监管,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将对提升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增进社会的福扯、实现公共行政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物品 供给模式 所有制 经济主体 多元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62.6
【目录】:
-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7-10
- 绪论10-15
- 第一章 研究的起点:公共物品及其供给15-23
- 一、公共物品的属性: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15-18
-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18-22
- (一) 公共物品供给的内涵18-19
- (二) 可供选择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19-22
- 小结22-23
-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的变迁与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转变23-35
- 一、所有制结构的变迁过程: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23-28
- (一) 所有制结构变迁的单一化过程回顾23-25
- (二) 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变迁回顾25-28
- 二、所有制结构变迁对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的影响28-33
- (一) 单一公有制与公共物品的政府一元主体供给模式28-29
- (二) 多元所有制结构为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9-33
- 小结33-35
- 第三章 对多元经济主体的回应: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形成35-47
- 一、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对多元经济主体的回应模型的构建35-37
- 二、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对多元经济主体的回应过程37-43
- (一) 回应主体的变迁:从政府一元化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化37-41
- (二) 回应方式的变迁:由滞后逐步走向同步41-43
- (三) 回应度的变迁:由弱渐强43
- 三、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对多元经济主体的回应结果:多元化供给模式形成43-45
- (一) 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的竞争合作型供给模式43-44
- (二) 政府部门与非营利部门的互补合作型供给模式44-45
- 小结45-47
- 第四章 我国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47-54
- 一、公平与效率的失衡:我国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47-50
- (一) 政府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公平与效率失衡问题47
- (二) 私营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公平与效率失衡问题47-49
- (三) 非营利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公平与效率失衡的问题49-50
- 二、解决公共物品多元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政策建议50-53
- (一) 政府应为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提供制度激励和必要约束,提高效率,维护公平51
- (二) 政府应促进非营利部门的健康发展,有效提高公众福利51-52
- (三) 政府应加强对自身的制度约束,保障公平与效率52-53
- 小结53-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0-61
- 后记6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娟;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盈;湖南省城市公用事业供给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赵宇;提高沈阳市科普场馆利用效率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黄河东;广西城市公共物品有效供给评价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付费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常青;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多元供给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王芸;成都市青羊区实施“文化信使服务”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0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3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