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演进过程中的空间不匹配
发布时间:2017-08-14 18:36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演进过程中的空间不匹配
【摘要】: “空间不匹配”假设的含义是:工作岗位的郊区化和美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居住隔离是造成城内工作技能不足的居民失业率较高、收入相对较低和工作出行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1968年,哈佛大学的学者John F Kain开创性的贡献引发了关于“空间不匹配”现象的讨论。直至2003年Kain去世,数位学者加入到这一讨论之中,并且将持续下去。 国外关于“空间不匹配”现象的研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成熟产业将不断向国外转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过程恰恰相反;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其它制度安排也较为完善,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非如此;国外相关的研究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对象,而本文则以讨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为主。基于以上差别,本文对“空间不匹配”假设做出了相关的改动,即对研究对象和经济发展路径的修正,以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在总结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空间不匹配”假设,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空间不匹配 产业结构演进 制度安排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6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9
- 1.1 问题的提出7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7-9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的回顾9-21
- 2.1 Kain 的贡献9-11
- 2.2 对“空间不匹配”的进一步研究11-21
- 2.1.1 反对 Kain 观点的研究成果11-15
- 2.1.2 支持 Kain 观点的研究成果15-21
- 第三章 对“空间不匹配”的解释21-33
- 3.1 基于“获得工作可能性”的解释21-24
- 3.1.1 一个简单的模型22-23
- 3.1.2 该模型的深化23-24
- 3.1.3 结论24
- 3.2 加入更多局限的模型验证24-28
- 3.2.1 结论一25-26
- 3.2.2 结论二26-27
- 3.2.3 结论三27
- 3.2.4 结论四27-28
- 3.2.5 结论五28
- 3.3 实证研究对结论的支持28-33
- 第四章 对国内“空间不匹配”的分析33-53
- 4.1 对“空间不匹配”假设的修正33-37
- 4.1.1 关注对象的改变33-35
- 4.1.2 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35-37
- 4.2 国内的“空间不匹配”现象37-44
- 4.2.1 三种形式的“空间不匹配”37-40
- 4.2.2 两种角度的“空间不匹配”40-43
- 4.2.3 对“空间不匹配”的总结43-44
- 4.3 “民工潮”与“民工荒”的并存44-49
- 4.3.1 并存的现状45-46
- 4.3.2 并存的原因46-49
- 4.4 对城市下岗人员的关注49-51
- 4.5 其他的人口组成部分51-53
- 第五章 相关问题的思考53-61
- 5.1 由上海发展得到的启示53-54
- 5.2 人力资源的开发54-57
- 5.2.1 学习机会的丰富54-56
- 5.2.2 制度的变迁56-57
- 5.3 发展战略的调整57-59
- 5.4 对本章的总结59-61
- 附录61-67
- 参考文献67-69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69-70
- 致谢7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童;吕斌;张纯;;北京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不均衡研究——以丰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674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67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