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20 00:1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提出极其丰富与深刻的人力资源理论。这些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劳动力”这一概念的解释和使用上;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理论中;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中;马克思关于教育的理论中;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说明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经济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特点。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是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寻找经济内在动力过程中,以及对马克思经典劳动学说的研究与分析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克思人力资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人力资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束缚,,导致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足;过剩的劳动力资源与过度稀缺的人才资源现象并存;人力资源投资与效益率成反比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政策,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开发新体制,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这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马克思优先发展教育等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论必将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马克思 邓小平 人力资源 教育 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91.91
【目录】:
- 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引言6-7
- 一、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的背景、内容及其特征7-15
- (一) 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的背景7-8
- (二) 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的内容8-13
- (三) 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的特征13-15
- 二、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5-23
- (一) 传统理论束缚,导致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足15-16
- (二) 过剩劳动力资源与过度稀缺的人才资源16-18
- 1. 过剩的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数量多,质量差的矛盾仍然很突出16-17
- 2. 过度稀缺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十稀缺17-18
- (三) 人力资源投资与效益率的矛盾18-21
- (四) 人力资源配置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21-23
- 1. 人力资源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1-22
- 2.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矛盾22
- 3. 人力资源在地区、行业间流动分布的不合理性22-23
- 4. 人力资源流动的制约因素多23
- 三、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的当代意义23-37
- (一) 理论意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成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障24-27
-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24-25
- 2. 人力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居主导地位25-27
- (二) 实践意义:对这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27-37
- 1. 优先发展教育27-32
- 2.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激励32-33
- 3.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33-37
- 结束语37-38
- 注释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新;基于人力资本的传媒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国成;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才资源开发及模式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培芳;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03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0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