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节点选择的网络组织熵评价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1:16

  本文关键词:基于节点选择的网络组织熵评价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组织 耗散结构 核心节点 节点选择


【摘要】:网络组织是动态的、多节点参与的柔性组织,核心节点如何选择节点、如何构建出效能最大的网络组织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应用熵理论,将网络组织系统总熵分为信息熵、结构熵和能力熵,构建了网络组织熵模型。并以3种典型网络组织结构为例分析网络组织的熵和有序性。研究表明,基于熵变视角,网络组织经历着从平面单核到环状单核再到立体单核的演化过程,不断引入负熵,最终形成耗散结构。基于节点选择视角,核心节点在选择节点构建组织时,保证内部节点分布均匀,非核心节点分布分散,增加节点间联结长度和幅度,扩大网络内节点间总微观态数,如此构建的网络组织更为有序。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关键词】网络组织 耗散结构 核心节点 节点选择
【基金】: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D01121220120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40112201101)
【分类号】:F062.4
【正文快照】: 引言网络组织是一个由活性节点联结构成的有机网络组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选择性的进行节点进退,保证组织效能和稳定性的增强,所以节点选择对网络组织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节点选择领域的研究,国外最早是由JonesHesterly[1]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结合交易费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暴轩;高会军;;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组织结构的评价模型[J];兵工自动化;2009年05期

2 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3 王秋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的战略联盟伙伴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9期

4 陈燕惠;孙锐;;知识创造视角下网络组织节点合理性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7期

5 冯刚;任佩瑜;朱忠福;叶彬;李健愉;蹇代君;;基于管理熵的“数字九寨沟”综合绩效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02期

6 季学林;方金;;基于组织结构熵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完善研究[J];企业活力;2011年06期

7 孙国强;网络组织中合作结点的数目与地位——限制性进入机制质疑[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孙文芳;叶怀珍;屈喜龙;;供应链网络系统分形整合的熵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9年08期

9 谭跃进,吴俊;网络结构熵及其在非标度网络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10 阎植林,邱菀华,陈志强;管理系统有序度评价的熵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浩;基于混沌理论与协同学的企业战略协同机制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谷波;;企业能力的熵特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程力;韩国柱;宋国合;;基于熵理论的装备训练管理组织结构优化模型[J];兵工自动化;2008年08期

3 彭熠,和丕禅,李勇;我国企业组织冲突的原因思考及应对策略[J];商业研究;2003年06期

4 姚慧丽;冯俊文;;企业并购的熵定律与熵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5 宋华岭,金智新;科学方法论研究──组织复杂科学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刘妍;;企业耗散结构模型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7 邵振峰;章小平;马军;邓贵平;;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5期

8 李可用;王晓梅;;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混沌性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9 徐英吉;徐向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合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10 姜向阳;刘导波;陈海波;;基于管理熵评价的中国零售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至杰;陈建新;;基于社会熵增效应的和谐社会理论初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闫旭晖;;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组织管理本质研究——基于复杂系统演变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刘慧;;熵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4 张明媛;冯士森;袁永博;;基于时效性和职能性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优化[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姜向阳;;基于管理熵评价的中国零售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何雪峰;李大帅;韩双江;;基于熵、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内控失范与规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吕鸿江;;组织复杂性界定及测量的不同学派评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跃如;程伟波;戴洁;;基于管理熵的薪酬管理系统演化模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洪军;;网络组织复杂性度量的熵模型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烨;;企业战略性业务转型的一个过程模型及其混沌特征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小峰;面向船舶制造协同物流网络的资源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翟丽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高映红;基于核心企业的集群网络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健;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与预警平台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管红波;食品连锁经营中的有效客户反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刘德胜;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曲娜;基于自组理论的工程项目组织演化动力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后锐;中国啤酒产业动态并购的建模、仿真与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许凤娟;基于管理熵的网络组织协调控制能力测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马丽娜;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企业集团性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成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鹏;R&D联盟知识转移风险识别及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柳翠;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协调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蒋强;基于耗散结构论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徐珊;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石油贸易网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栾会玲;基于DEA的中小企业精益生产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10 蒋洋;基于结构和随机特性的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浩,韩伯棠;企业资源协同战略与实施案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琛,王效俐;企业战略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3 李文博,郑文哲;基于粗集理论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9期

4 张东生;杜宏巍;;基于战略协同的子公司战略研究方法[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5 刘妍;;企业耗散结构模型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6 樊治平;李慎杰;;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葛晓慧;黄进;;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沌控制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6年06期

8 杨孝安;韩晓辉;;利用拓扑理论评价组织结构合理度[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李晓明;;一个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框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士元;基于博弈分析的战略联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马科;基于管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组织再造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黎明;赵辉;;基于项目管理熵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耗散结构量化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年02期

2 成艳;;企业技术跨越系统运行机理及其熵值测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年16期

3 贺斌;王志杰;;熵理论视域下企业系统知识交换与共享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35期

4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基于熵理论的船舶企业知识创新与转移机理研究[J];船舶工程;2007年01期

5 曾旗;矿区社会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态及其耗散结构模式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汤正仁;耗散结构论的经济发展观[J];经济评论;2002年02期

7 黎同炎;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J];商业经济;2004年01期

8 武琳;浅析证券市场的耗散结构特性及其有序化[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10期

9 李翠兰;许婧婧;;区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金水;贾增科;;基于熵的项目内部风险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熵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张士玉;马丽仪;何勤;;基于熵理论的社会数据分析方法探讨[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范澍田;;熵原理在标准化节能降耗中的应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冯珊;;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观[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李继军;陈宝书;;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绿色营销[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陈全;;档案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范群林;邵云飞;;基于熵的集群创新系统不确定性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王X;;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的耗散结构机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高潮;张璋;;积累机制与生产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10 孙宏义;;用植被覆盖度表示的反沙漠化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熵论证[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畅通“紧急工程”确保大众平安[N];人民邮电;2006年

2 资深经济研究人员 熊锦秋;股市操纵行为的耗散结构[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彭兴庭;“环境承载力”给了谁压力[N];经理日报;2004年

4 杨怡;重庆移动做大规模促效益发展[N];人民邮电;2007年

5 薄锐;企业信息化与倒金字塔[N];经济参考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樊瑾 特约记者 王振江 本报通讯员 刘玉元;把蛋糕做厚[N];中国石油报;2002年

7 ;让WLAN网管更智能更安全[N];通信产业报;2003年

8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 苏恩泽;科技创新的系统学解读[N];解放军报;2005年

9 张松;中国移动优化数据业务[N];经济参考报;2003年

10 黎斌 许景云;系统论对企业制度创新的启示[N];金融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丙丰;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的熵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辅松;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李彩良;基于熵理论的和谐社会评价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刘兴国;基于耗散结构的球队型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孙广义;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7 穆建军;基于熵理论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8 姜孔桥;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蒋群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徐君;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莉;云计算环境下基于熵理论的安全服务混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冀鹏伟;基于熵理论的部队指挥作战系统的描述与评价方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蒋强;基于耗散结构论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付美荣;化学反应体系中的耗散结构[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新盛;基于熵理论的农超对接模式下果蔬供应链脆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思帅;基于耗散结构的高速铁路运营事故演化机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哥飞;中国证券市场的演进及治理[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张明宏;熵理论及其在项目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梁辰;基于耗散结构的耕地系统灰色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周庆余;基于熵理论的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评价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03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03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