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从剩余价值论到唯物史观的逻辑推演——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从剩余价值论到唯物史观的逻辑推演——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 《资本论》及其手稿 一般利润率下降
【摘要】: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唯物史观基本骨架的构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备,使得马克思能够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和矛盾。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有限目的——攫取剩余价值出发,推导出生产力提高和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进而推出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有限目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验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从剩余价值理论到唯物史观的推演过程有三方面的学理价值。
【作者单位】: 中共商洛市委党校;
【关键词】: 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 《资本论》及其手稿 一般利润率下降
【分类号】:F091.9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马克思两大发现:剩余价值论、唯物史观的单独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学界对两大发现之间内在关联的揭示和探讨不足。据笔者考查,直接研究马克思两大发现之间关联的文章或专著屈指可数1。因而,在笔者看来,探讨马克思从剩余价值论到唯物史观的推演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商大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唯物的还是实践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陶为群;陶川;;两大部类产品价值构成的约束极大似然估计[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陶为群;UV表法下的不变量及两种基本假定的遵从性[J];财贸研究;1992年05期
2 曾庆玲;;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立场与诠释[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伍志燕;;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李中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与反思[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赵华飞;白芳;;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倪志安;;如何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重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性质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崇富;;正确认识“两次飞跃”,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陶为群;估算两大部类产品价值构成的UV表方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知识经济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兼评柯华先生的“剩余价值过时论”[J];真理的追求;2000年01期
2 林勤青;知识经济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J];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03期
3 王振中,裴小革;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发展依据[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4 苏戎安;应当确立社会主义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J];南方经济;2002年05期
5 邹东涛;;也要深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J];理论参考;2002年02期
6 李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2期
7 吴易风;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而作[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3期
8 李朝林;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意义的再认识[J];北方经贸;2003年11期
9 朱妙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新探[J];经济评论;2004年05期
10 乔永忠;杨永纯;;论剩余价值理论纳入当下市场经济理论的路径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海;;改革开放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巨大创新[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2 沈开艳;;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若干新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邹东涛;;也要深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楠;;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晓玲;;剩余价值理论的新探索与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6 郝国喜;;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运用[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7 卢周来;;坚持用“世界历史”的眼光观察世界[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昌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野中的管理劳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谭培文;;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劳动价值观念[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钱伯海;;物化劳动与价值创造[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孝新;剩余价值理论仍具适用性[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2 林振淦;非公经济还要“允许”吗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中央编译局马列部 徐洋;马克思知道“资本主义”吗?[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兴华 杨大为;系统理解 把握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凤祥;缩小收入差距政府责无旁贷[N];中国信息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崔克亮 实习生 杨召奎;老树春深更著花[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原副主任 杜光;以发展来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宏宇;坚持基本原理 推进理论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帆;私产保护路线图[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木土;开拓《资本论》当代应用新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锋;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发展与当代意义[D];贵州大学;2009年
2 朱志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3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0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