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碳排放成本的备用市场竞价模型
本文关键词:考虑碳排放成本的备用市场竞价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备用市场 竞价模型 碳排放 外部性内在化 供给与需求
【摘要】:以电力低碳化发展趋势为背景,以备用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提出了能够体现碳减排因素的备用市场竞价模型。该模型建立机组备用需求曲线,以考虑容量事故随机性特性和实现多种备用资源的协调配置;应用外部性内在化理论,将边际碳排放成本内置到机组备用报价中,以得到的边际综合成本作为竞价依据,从而反映机组碳排放特性的影响。最后采用供给与需求理论方法获得备用决策最优点。对该竞价方法与传统竞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找到最优的备用配置点,同时具有碳减排激励作用。该方法兼顾了备用服务的市场化运营与碳减排要求,算例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国泰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备用市场 竞价模型 碳排放 外部性内在化 供给与需求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课题(12ZS161)
【分类号】:F426.61;X196;F406.72
【正文快照】: 0引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迫使各国制定CO2减排目标和相应低碳发展路线,我国对此也积极响应,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大的CO2排放部门,必须在其相关环节引入低碳因素,发展低碳电力,积极应对碳减排挑战[1-2]。作为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亮;谢宇翔;李湘祁;陈庆祺;姚建刚;;与市场机制相协调的发电交易与调度的节能减排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8期
2 卢斯煜;娄素华;吴耀武;;低碳经济下基于排放轨迹约束的电力系统电源扩展规划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1期
3 谭忠富;董力通;刘文彦;于超;宋艺航;;发电机组污染排放约束下电量互换合作博弈优化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5期
4 吴集光,刘俊勇,牛怀平,段登伟,刘继春,凌亮;电力市场环境下最优备用容量的确定[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5期
5 葛炬;张粒子;;可中断负荷参与的备用市场帕累托优化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9期
6 陈启鑫;康重庆;夏清;Daniel KIRSCHEN;;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及其决策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2期
7 刘晓;艾欣;杨俊;;考虑未来碳排放交易的需求侧备用竞价与调度模式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2期
8 蔡秋娜;文福拴;丁剑鹰;洪晖虹;李承军;;计及经济性、可靠性和排放因素的备用市场竞价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8期
9 许子智;曾鸣;;美国电力市场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J];电网技术;2011年06期
10 罗运虎;陈海牛;李磊;吕亚洲;谢少军;;基于风险的微网分布式发电备用配置决策[J];电网技术;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正楚;张训;;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及实例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2 丁乐群;于红红;董术涛;;电力系统备用容量模型[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黄大为;张强;雷鸣;;基于二层规划的多时段旋转备用优化模型[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李文升;王泽众;;基于CDM和学习曲线的山东电网碳排放研究[J];电气应用;2012年13期
5 王勃;;碳捕集条件下电网低碳效益模型及灵敏度分析[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2年03期
6 刘观起;李倩影;吕琦;;基于社会效益的备用容量优化分配[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0年10期
7 黄振伟;杜松怀;苏娟;;计及可中断负荷的旋转备用容量机会约束规划模型[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1期
8 李婷婷;王健;何艺;;备用实时市场下可中断负荷购买决策模型的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4期
9 周永灿;李扬;;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中断负荷模型参与备用市场的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1期
10 周旭;包海龙;徐凡;顾洁;;计及负荷预测误差的可中断负荷优化管理[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振伟;杜松怀;苏娟;;计及可中断负荷的电力系统旋转备用容量机会约束规划模型[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2 叶俊;周明;李庚银;;计及可中断负荷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3 李天阳;刘琼;;供电营业厅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吴集光;电力市场环境下AGC和备用辅助服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赖业宁;电力市场稳定性及其风险管理[D];东南大学;2006年
4 谢俊;输配分开电力市场环境下供电公司竞价策略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曹福成;电网企业购售电经营中的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刘嘉佳;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的优化调度和风险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市场环境下电力产业中的交易问题及相关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8 王成文;输配分开环境下供电公司的经营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9 刘宝华;电力市场安全与经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陈广娟;中国发电产业节能降耗的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继东;新形势下宁夏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体系建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春晓;复杂预想场景下电力系统备用优化模型和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倩影;市场条件下电网备用容量的分配[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曹良晶;输电网安全等级研究及多目标经济运行综合优化[D];燕山大学;2011年
5 祁艳君;碳捕集系统在火电厂中的最优配置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6 冯慧波;含间歇式电源的多时间尺度备用调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秉良;风电场效益评估及含风电场电源规划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夏明昭;基于多阶段减排规划的发电厂碳捕集系统优化配置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曹培;低碳经济下的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江孔辉;向自备电厂企业收取备用费的定价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行健;王澄;;输配电线路部分节能关键技术综述[J];安徽电力;2007年04期
2 方东红;韩建平;曹翠玲;;复合材料输电杆应用进展[J];玻璃纤维;2008年06期
3 孟祥星;王宏;;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调度[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江岳春;姚建刚;周丽兰;盛艳;;基于“容量合同+效率置换+实时市场”模式的发电竞价系统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5 张运洲;韩丰;张卫东;赵彪;;特高压交流输电的经济性[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6 李梅;文福拴;;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环节的节能减排[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7 曾鸣;史连军;董军;冯义;徐志勇;;与市场机制相协调的节能发电调度相关问题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8 唐西胜;闫斌;黄忠;裴玮;齐智平;;电网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9 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6期
10 应伟国;刘建生;;输电线路采用节能金具及进行金具节能改造后的效果分析[J];电力设备;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旭东;基于微增响应猜测的旋转备用市场投标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2 林梅;发电商在电能量市场和旋转备用市场综合报价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杨学梅;发电企业辅助服务中旋转备用报价模型及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4 邹颖;河北南网发电节能调度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5 陶芬;考虑输电阻塞影响的发电商最优报价策略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芳艳;;征收碳税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8期
2 田月;;碳排放与发展权益[J];中国船检;2008年12期
3 沙澧一翁;;“碳交易”——花点儿钱就可以作孽的混账游戏[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1期
4 朱艳;;要让小孩知道地上的棒棒糖不能吃——访80后新中国风艺人章磊[J];环境与生活;2010年09期
5 段红霞;;中国的碳排放、减排潜力及低碳发展政策[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年04期
6 魏云捷;;碳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5期
7 ;芬兰将建首个“零碳排放”购物中心[J];洁净煤技术;2010年02期
8 ;我国将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 力促节能减排[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年07期
9 谢,
本文编号:725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2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