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演进的阶段划分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演进的阶段划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 经济思想 土地改革 阶级问题 改革开放 历史分期
【摘要】:阶段划分可以通过揭示差别来把握规律,指导实践,预测未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演进,从宏观看有三个历史分期,从微观看内含九个具体阶段。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演进本质以及为现实经济发展提供基本遵循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经济思想 土地改革 阶级问题 改革开放 历史分期
【分类号】:F092;D25
【正文快照】: 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总在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中。经济思想作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总受到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同时,经济或经济思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也因此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4年的历史,其经济思想是党的思想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均伟;“抓革命、促生产”之剖析[J];北京党史研究;1996年04期
2 朱佳木;;改革开放初期的陈云与邓小平[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3期
3 陈东林;“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4 汪红娟;“文革”时期三线建设述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白永秀;王颂吉;;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研究主线与阶段划分[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6 赵凌云;论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八个“十年”[J];理论月刊;2001年09期
7 张迎春;徐涛;;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王能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精髓[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5期
9 卫兴华;洪银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10 张秀英;党在延安时期的经济开放思想及其实践[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海蓉;建国后刘少奇政权建设思想研究[D];吉首大学;2011年
2 张红军;论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历史经验[D];吉林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廉;刘淑梅;;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性别和谐的探索及其经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汪谦干;;“文革”前17年与新时期反腐败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彭祥睿;;当代中国现代化目标演进的理念逻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方文;邓国林;;论培育民族精神与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阮飞轮;;学习型图书馆的时代意义及创建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戴欢欢;;社会化小农在市场经济中的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7 周新城;评“新公有制企业”理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欧阳跃峰;20世纪中国史学的论争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李宗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褚一纯;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义[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开好;朱园园;;生态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吴敏超;;“中国经济派”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赵庆云;;“三次革命高潮”解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窦炎国;;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学思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洪大用;;发展社会事业,化解深层矛盾,,防范公共危机[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蒋少龙;曹萍;;川渝经济圈框架下的四川经济发展战略[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邵建光;;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8 董瑞华;;从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到科学发展观[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洪远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述评[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10 丁荣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4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龚霄侠;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行政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笔;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秀玉;陈翰笙与1930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大论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琴;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彦;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尹志萍;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加成;引进国外智力与枣庄城市转型战略探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赵新芳;孙祚民的农民战争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芳芳;民营经济与县域经济的互动[D];山东大学;2010年
9 康哲;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杨洁;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刘少奇的新闻实践与思想[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2 刘乃山;刘少奇反对官僚主义思想述评[J];北京党史;2002年02期
3 ;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七日)[J];党的文献;1999年06期
4 郭学旺;刘少奇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探析[J];党的文献;2000年01期
5 王双梅;紧紧地同人民在一起——刘少奇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和实践[J];党的文献;2002年03期
6 刘华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及其启示[J];党的文献;2009年04期
7 刘宝东;;刘少奇与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创构[J];党的文献;2010年01期
8 程慎元;日本刘少奇研究采微[J];党的文献;1998年05期
9 朱剑洪;;论刘少奇教育思想特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10 杜本礼;;刘少奇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探索[J];党史文苑;2006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朝彬;毛泽东政权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2 王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崇华;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权思想研究(1920-1927)[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玉珍;试论毛泽东新中国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闫世恒;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志华;;百年管理思想演进简评[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年06期
2 蔡志强;;当代青年价值观如何重构[J];人民论坛;2011年19期
3 李文珊;;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看李大钊的生死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01期
4 李士元;;中国共产党在沈阳的建党活动[J];兰台世界;2012年07期
5 宋海春;张桂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思想演进的特点及其成因[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正斌;房路生;马晓强;;第四十七章 改革三十年来企业管理思想演进路径探析[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德州学院副院长 季桂起;论中国“德”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演进[N];德州日报;2014年
2 省社会科学院 方向新;我党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N];湖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晓堂;模式创新、政策突破和利益博弈[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R
本文编号:725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2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