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动因、测量及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动因、测量及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 评价需求 需求动因 需求测量 需求影响
【摘要】: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针对评价需求的研究则刚刚起步。逻辑上,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可视为基于绩效导向的公共政策评价,与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组成现代政府绩效的内容体系。评价需求为评价过程的关键环节,决定评价思路、方法和走向。 政府公共政策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本质上,政策绩效评价需求源自于“坏政策”产生及后果。如决策过程不科学及不民主;或因政策本身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反映强势群体的利益与代价分布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或因政府本身作为利益一方又是公共政策最主要的制定主体,政府的目标也未必是社会目标等条件下,政府公共政策未必都是合理和科学的。从世界范围看,由于政策的失误而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政策的失误有时会危及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并最终导致严重的政府信任危机,因此政策绩效评价在政策制定以及执行、执行效果反馈的整个过程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绩效的视角,针对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的动因、需求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专题研究。本文认为,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动因涉及到财政体制的变迁、责任制政府的兴起、公民社会的崛起、政策发展本身的等多项因素。需求产生的动因包括政府内部走出危机的动机、发展以应对新形势的动机、赢取选票的动机,以及政府外部来自权力机关监察的动因,和来自社会维权、学术研究等多种动因。公共政策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范围、影响力大小各不相同,根据政策本身性质和政策执行环境能够对需求量大小作出粗浅的估量;根据不同的政策目的、评价目的以及公众的要求,评价需求亦不同。不同阶段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因素的发展,是影响需求由意愿变为现实的重要因素。鉴于评价需求日益明朗,实现需求的途径和所依赖的技术日益成熟,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必将建立,并在未来的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决策及法制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公共政策绩效 评价需求 需求动因 需求测量 需求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2.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导言10-2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5
- 1.1.1 研究背景10-13
- 1.1.2 研究意义13-15
- 1.2 核心概念界定15-17
- 1.2.1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15-16
- 1.2.2 评价需求16
- 1.2.3 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16-17
- 1.3 文献综述17-22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7-19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9-21
- 1.3.3 综合评述21-22
- 1.4 研究方法22-23
- 1.5 论文逻辑及体系23-24
- 第二章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理论24-33
- 2.1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理论24-27
- 2.1.1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导向、功能与目的24-25
- 2.1.2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过程25-26
- 2.1.3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标准26-27
- 2.2 需求与供给理论27-33
- 2.2.1 需求理论27-30
- 2.2.2 供给理论30-31
- 2.2.3 公共需求与公共供给的关系31-33
- 第三章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产生33-52
- 3.1 需求产生原因33-38
- 3.1.1 政策供需失衡33-37
- 3.1.2 评价制度缺位37-38
- 3.2 需求产生实践分析38-43
- 3.2.1 美国38-39
- 3.2.2 英国39-40
- 3.2.3 日本40
- 3.2.4 韩国40-41
- 3.2.5 中国41-42
- 3.2.6 各国特点简析42-43
- 3.3 需求产生的动力43-48
- 3.3.1 来自政府内部动力分析43-45
- 3.3.2 来自政府外部动力分析45-48
- 3.4 个案透析48-52
- 3.4.1 背景48-49
- 3.4.2 简要评述49-52
- 第四章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量52-66
- 4.1 评价需求量影响因素模型52-53
- 4.2 测量方法53-62
- 4.2.1 政策绩效评价需求一般函数53
- 4.2.2 评价需求预测的一般方法53-60
- 4.2.3 评价需求预测方法比较60-62
- 4.3 个案分析62-66
- 4.3.1 环境政策绩效评价需求62-64
- 4.3.2 广东省相关政策绩效评价需求64-66
- 第五章 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影响因素66-80
- 5.1 制度和体制环境66-68
- 5.2 政策范式转型68-71
- 5.3 公众参政71-73
- 5.4 多元评价主体培育73-75
- 5.5 评价技术的开发与完善75-77
- 5.6 政策量的增加77-80
- 结论80-82
- 参考文献82-88
- 致谢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楣;陈拓;;公共需求的传递和满足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郑方辉;王t2;;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中的公众满意度研究——以2007年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3 范柏乃;程宏伟;张莉;;韩国政府绩效评估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2期
4 郑方辉;毕紫薇;;第三方绩效评价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郑方辉;毕紫薇;孟凡颖;;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郑方辉;李旭辉;;民意调查与公共政策评价[J];江汉论坛;2007年03期
7 王素荣;;教育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8 胡伶;全力;;我国教育政策评估的成就、问题与建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原方,郑延涛,罗自刚;公共需求扩张与公共供给问题研究[J];理论探索;2005年04期
10 张伟;;我国现行教育政策评估方式探析[J];石油教育;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曲丽涛;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杜荧;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具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岚;公共需求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于娟;环境政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薛海云;英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6 蒋文武;公民社会兴起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6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26343.html